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节 入宝山(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批量冶炼出生铁砖供应市场,一时间获利甚丰。王洛宾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在此时提前上演。

    “大家今晚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去大茅。”

    “大茅又是哪里啊?”柳正满头是汗,还满是土面,想下水洗澡又怕遇到蚂蟥,正满心不爽,指望着明天回海边好好洗个澡,忽然又听平白无故的冒出了个大茅。

    “是个锰矿,储量100万吨。”王洛宾说,“这是制造特种钢的重要原料。”

    “老大,不会又要一吨样品吧。”

    “一吨是不用了。”大家松了口气。“500公斤还是要的。”全体怒目而视。

    第二天,考察队又向内陆挺进了。出发前,王洛宾用电台呼叫船队,嘱咐陈海阳派人来运送矿石,同时特意关照:“要保证秘密装运,特别是不能让当地人知道运得是什么。”

    到了据说是大茅锰矿的地点之后,考察队开始对整个矿区开始布点取样,打探槽。这地方比田独铁矿难找多了。前前后后折腾了五六天,考察队都快成土拨鼠了,把周围的土层翻了一遍。陈海阳都把铁矿石运完了还不见考察队回来,赶紧又派了一批人过去帮忙打探槽。

    最后他们的确发现了少量的锰矿石的头,但是真正的矿脉深入地下十米。开采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王工,我看这个锰矿暂时就算了――”柳正已经和煤黑子没什么两样了,“最浅的地方也有十米,下面还有水冒出来,不打坑道怕没戏。”

    王洛宾看着眼前黑黝黝的探槽。大揭顶式的开采恐怕是没戏了。但是开挖坑道,就牵涉到一系列的配套工程:抽水、鼓风、坑道提升、支撑……这一堆玩意下去,就算全部土法上马也是一件很大的工程。

    “采挖个几十公斤样品矿撤吧。”王洛宾显得很无奈。

    “你看这是什么,是不是铜矿?”忽然有人拿了一块矿石给他看。

    王洛宾拿起来一看,这是一块灰色石块,却带着浅绿色、玻璃一样的光泽。他用手掂量了一下,又用随身的瑞士军刀刻划了下,试试看硬度。

    “没想到这里还真有好东西!”

    “什么?!”身边的几个人都围了上来。

    “这是磷矿石!”王洛宾十分激动――穿越神器之一的火柴,就得有了这玩意才能诞生。从这点上说,磷矿比锰矿要有用多了。他打着了打火机,把矿石的一角点着了烧一烧。火焰呈绿色光芒。

    “一点没错,这就是磷矿石!”

    磷的作用,基本上尽人皆知,就算不知道用来做火柴,也知道它是重要的农田肥料。现在在锰矿旁边又发现了磷矿,原本觉得有些鸡肋的发现忽然变得极有价值了。

    “在哪里发现的?”

    “就在那座小山上。”发现矿石的人赶紧指出地点,王洛宾比找到了锰矿更为兴奋。忙不迭的向探槽走去。

    探槽是打在小山的斜坡面上,以大约30度角向山体内打进了大约四五米,王洛宾不是学地质的,但是大体看得出这座小山的核心大部分都是磷矿石构成的,同样不构成天开采的条件。这让他有些失望。

    “起码可以一个基地支撑二个采矿点。”他这样自我安慰。不过就近阶段看来:还是去东沙或者西沙采鸟粪石来得现实些。

    考察队的多数人并没有想得这样复杂,大家兴致勃勃的又挖了五百公斤的样矿准备带回临高交给化工和冶金部门。

    考察队回到榆林港的时候,基建工程还刚完成了三分之一,榆林这个地方有山有水有土地有木材有石头,几乎什么都不缺,当真是个开发基地的的好地方。此地和昌化堡又有所不同,昌化堡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取得了一个贸易据点而已。为未来的开采石碌打个伏笔。这里是穿越集团获得资源的大型集散地,在规模上要比昌化堡大许多才行。

    随船来的临高建筑公司的张兴培是一位木结构建筑放牧的专家,也是穿越集团里的众多“海龟”之一,有全程造房经验。

    特别是顾问是于鄂水――此人纯属抱着出来游玩的目的参加了本次的环游考察,在经历了开始几天痛不欲生的晕船之后,现在已经变得神气活现,毛遂自荐的要当榆林堡的建筑顾问――他沉迷于建筑生存狂的堡垒,对于后勤和守城战例有特殊兴趣。

    “不需要用来对付围攻,但是起码要保证用少量的人就能保卫大量的货物。”

    这是于鄂水听完王洛宾啰里啰嗦的一大堆基地的要求之后提炼出来的重点。

    张兴培过去是胖子,最近几个月瘦了不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