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四节 林全安的新买卖(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此并不多争论。反正澳洲人赚钱的本事只比自己大,不比自己小。而且对方许下了“保本分红”的诺言。即买卖若是亏折本钱,他只是不享受分红,本金一概保全;若是有利润就按比例分红。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损失几年的利息而已??说起来临高这地方也没什么地方供他放款取利的。

    双方草签了一份备忘录,随后约定三天后正式签署协议并且公证存档??这种商业习惯现在正在全临高推广之中。

    “南北货的买卖我们是不懂得,不晓得林掌柜有什么见教?”司凯德问道。作为殖民和贸易部的人员,他对这件事情远比情报局热心。

    “南北货是很赚钱的买卖。”林全安说,“不过我也所知不多,只是听人谈起过。”

    林全安的想法是,万有到扬州设置总号,然后在南京、京师、苏州、杭州各设一处分号即可。

    在扬州设总号便于运输。南北货赚得就是地区差价。而且这个差价非常之大。福建的笋干,在当地不过几钱银子就能买上一篓,运到京师,就是几钱银子一斤了。苏州的洞庭红橘子、福州的蜜桔,产季的时候多得只能倒掉,贩运到北方就是南方珍果;海参鱼翅,在山东不过分把银子,运到江南和京师就是珍馐美味……

    但是大宗的货物南北运输,在过去除了走骡车之外就只有依靠运河。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漕船运输。每年漕船上行运粮都允许漕军随船携带私货,至于下行空载,带货就更是漕军的一笔的重要收入了。

    扬州是运河上南北交汇的重要口岸。在这里设总号,无论北货南运,还是南货北运,都可以就近接洽漕船分拨运输,而汇款寄信也可托漕船顺路递送,非常的便利。

    至于四处分号所在地,一来这里都是商业繁华的货物集散之处,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居民消费水平也高,用来门市销货,无论零售整趸都很便利。二来可由此地坐庄或者派员收购附近的土产。以杭州来说,在杭州不但能够就近收购两浙地区的各种土产,从此地出发通过徽杭道可以深入皖南山区,收购茶叶、笋干等各种山货,也可以直下福建,收购福建的各种土特产。

    “为何不走海运?”

    林全安一愣,江南往京师走海运,这是他从来没想过的事情。毕竟这两处之间的物资和人员流动向来是走运河的。

    “这我也不知道。”林全安摇头,“我只听人说过,海运难行,遇到风浪漂没,顷刻便是倾家荡产。大家宁可用漕船,纵然路上沉掉几只,总不会全军覆没。”

    “漕船很慢。”

    “是漕船不仅慢,期间的弊端也大。”林全安说。他听人说过不少运河上的花样。从起运开始种种勒索,盗窃,陋规,一路上“靠水吃水”吃漕的人不知多少。

    “不过商人运货,交给漕军就完了,期间的交道都是他们去交涉,左不过多费几钱运费罢了。”

    “这里面不就是钱嘛。”司凯德想,如果能把江南到京师的货运改成海运,把运河里的货物运输业务抢过一部分来,不仅穿越集团可以大赚其钱,还能锻炼出一支横跨南北的船队,将来军队在海上机动就有现成的船只和水手可用,而且沿途的航线也可以早做开发。

    这么一来,总号所在,莫如在上海为好。

    上海是中国南北海运的交界处,船只出海,无论向北到天津、辽东,还是向南到广东福建,甚至向内地各省渗透,都很便利。

    从上海沿长江上溯,可以轻易的到达中国的主要产粮区湖广地区,占据了这条中国的黄金水道就能以长江为交通枢纽,向两岸渗透。源源不断的吸收当地的丰富物产和人力资源,销售大量的商品。

    ……

    穿越集团若是要经营对日贸易,从上海启程,也比从郑芝龙占据的金厦地区来得便利。

    郑芝龙运往日本的商品,以生丝和丝绸制品为最大宗,其次是布匹、日用品和药材,这些产品在江南地区都有大宗出产,就近收购就近发运。在运费上又比偏居福建一隅的郑芝龙集团来得便宜……

    其实司凯德还在打为大明海运漕粮的主意,每年几百万石漕粮从江南起运,若是能承接下来,光水脚的收入就不得了了。

    不过,这个主意太远大了,恐怕一时半会是办不了的。

    双方商讨已定,各方自己去做准备。林全安当下提出要求,自己若是要出外到总号任职,需带妻妾一人,并携其子女,其他家眷可留在临高。

    江山当然同意??这是合理要求。林全安其实还打着另外一个算盘:即乘这个机会把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