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大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道昭恍然,急忙躬身合什行礼:“多谢贵人相救,免我等一场灭顶之劫,今日便为贵人吟诵佛经,在佛祖前虔诚为贵人祈福添寿。”

    李素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见这和尚一身褴褛,僧衣破烂处处漏风,背上还背着一只竹篓,里面装着各种佛经书籍,李素终于绝望。

    看来是真的榨不出什么油水了,今日出行不利,不仅救了一群千年后的宿敌,而且还干了一件亏本买卖,实在是非常阴暗的一天。

    想了想,李素还是觉得不甘心,我救了你们的命耶,总该给点什么吧?或者……免费给我干点什么?

    左手一伸,伸到道昭面前,李素笑吟吟地道:“和尚会批八字么?会看流年吗?会算婚姻事业子嗣吉凶吗?……会开光吗?”

    道昭惊愕:“…………”

    见他呆愣的样子,李素不满地道:“这么多业务,你多多少少总该会一样吧?”

    道昭呆呆地摇头,喉头一动,艰难地吞了口口水。

    李素收回了手,失望地叹了口气:“这年头的和尚都怎么了?跟那个玄奘一样,啥都不会,哪怕你玩个沸油捞铜钱的小把戏呢,我也好假装崇拜你一下下……”

    道昭垂头,咬牙。

    惹不起惹不起,忍了!

    巧得很,道昭一行人的终点也是大唐长安。

    看在这群僧人确实很老实的份上,李素不得不答应带他们同行。虽说平日李素的嘴有点毒,不过为人还是很善良的,至少没在这荒郊野外下令把他们剁了喂狼。

    大军继续南行,一路上李素闲得无聊,好不容易有了新的聊天对象,李素自然不会放过他。

    聊了半天,李素这才知道,原来道昭这群僧人不仅是寺庙里出来的和尚,而且还有着官方身份,他们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叫“遣唐使”。

    路上道昭恭敬地请教了李素的姓名和官职,这种适合装逼的问题自然不用李素亲自回答,旁边的方老五适时跳了出来,一脸自傲地将李素的姓名和官职爵位缓缓道出,然后李素便摆出了接受膜拜的姿势。

    道昭顿时高山仰止,一脸崇敬地重新见礼,然后……神情立马恢复淡定。

    李素觉得这和尚很可能没听懂自己的官职和爵位,就像他也不懂为何倭国最大的大臣,其官名就叫“大臣”一样,两国文化有着天堑一般的代沟。不过幸运的是,大家聊天并无代沟。

    说来也很合乎逻辑,一定是道昭在倭国时便学习过大唐的关中话,毕竟遣唐使是唐朝的留学生,一个留学生若连关中话都不会说,还留什么学?整天旷课上网吧打游戏么?

    道昭这一群人是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二批遣唐使了,至于遣唐使是做什么的,可以理解为唐朝版的海外留学生,倭国朝堂专门派他们来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政治经验,学成之后将知识带回倭国,倭国再将这些知识教给本国臣民,并将它用于生活工作之中。

    而道昭这群僧人不仅要学习中原圣贤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学大唐的佛经。这些僧人在史书上有个名字,叫“学问僧”。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留学生学习大唐的文化知识的期间,是不,给,学,费,的!而且学到知识以后,他们也不,给,版,权,费,的!

    不仅如此,大唐还要安排他们住宿,吃饭,以及各处游览,并且大方的借给他们任何他们想看的书籍。

    为什么这么大方呢?因为大唐有泱泱上国的恢弘气度,也因为君臣百姓好面子,估摸不好意思开口要钱,毕竟倭国太穷了。

    不过,关于要钱这种事,李素似乎从来没有不好意思的时候。

    “你们遣唐使来学我们大唐的东西,难道不给学费吗?”李素很惊讶的看着他。

    道昭呆滞片刻,期期地道:“呃,似乎……贵国天可汗陛下同意遣唐使过来,并未提出学费的事。”

    李素叹了口气:“这样不好吧?你们这是耍赖呀,我们大唐的教书先生教学生都要收学费的,这是光荣传统,而且这种传统从孔子那时就开始了,《论语》里就有提到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你看,我们的孔圣先贤要教学问都会收十条肉干当学费,你们……带肉干了吗?”

    “呃,没有。”道昭擦汗。

    “没带肉干,恐怕银钱什么的就更没带了吧?”

    “呃,我们是清苦的出家人……”

    见道昭快被逼疯的样子,李素决定很善良的放过他。

    “好吧,咱们换个话题……”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