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大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东宫(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恨他,强大的大唐便是他的底气,在长安这块地面上,李素的能力不说多么强横,弄死一两个遣唐使应该是很容易的。

    两日后,太平村来了一匹快马,却是太子李治派来的,请李素入长安城,东宫相见。

    李素当即便吩咐部曲备马,出门朝长安城行去。

    东征归来时,李绩对他说的那番话他已深深记在心里。此一时彼一时,李治如今是太子,身份不一样了,那么自己对他的态度也必须马上转变,否则便是给自己埋下杀身之祸,或许……以后很难像朋友那般相处了吧。

    想到这里,李素不由有些伤感,成长或许就是这么残酷吧,岁月冲刷洗涤之后,纯真的东西不得不蒙上一层水锈,不知不觉便与当初不一样了。

    领着十几名部曲,李素一行人入了长安城,下马步行直奔朱雀大街。

    东宫位于太极宫旁,规格比太极宫稍小一些,但依然是宫宇殿阁鳞次栉比,如远山近峦层层叠叠。

    李素站在东宫门外空旷的广场上,注视着那扇厚重的暗红色宫门,轻轻舒了口气。

    来到这个世界十年了,今日却是第一次踏进东宫,似乎有点讽刺,也似乎有点风光,毕竟,这一次踏进宫门,是以胜利者的身份。兜兜转转十年,李治和他一同笑到了最后。

    东宫门前的禁卫已换上了原来晋王府的禁卫,自然都认识李素的,见李素走来,禁卫们朝他行礼,然后一人转身飞快进去通报,没过多久,便有宦官出来,满脸堆笑请他入内。

    李素走进宫门,入正殿,李治穿着一身暗黄色皇袍,跪坐在大殿中间的桌案后,愁眉苦脸地看着书,每翻一页便痛不欲生地叹口气。

    李素看着他的模样,不由笑了。

    还是当初那熟悉的模样,当了太子也没什么改变。

    见李素进殿,李治两眼一亮,把手里的书一扔,起身飞快迎上前来。

    “子正兄,你总算来了!”

    李素踏进门槛站定,朝李治长长行了一礼:“臣李素,拜见太子殿下。”

    李治双手张开的动作忽然一僵,随即有些不高兴地道:“子正兄,你为何突然讲究礼数了?你这个样子我很不习惯……”

    李素笑道:“其实臣也不习惯,不过殿下已是太子,君臣有别,咱们可不能像以前那样没个规矩了,周公定礼,传延千年,终归还是要遵守的,殿下纵然不怪罪臣,传到别人的耳朵里,我可就要被人参本了。”

    李治想了想,道:“往后有人的场合,你做做样子便是,你我独处时,大可不必如此,你我先是朋友,其次才是君臣。”

    李素敷衍地笑着应了。

    然后李素又拱了拱手,笑道:“臣还未恭喜殿下被册为东宫太子,将来殿下必可一展胸中抱负,成就帝王伟业。”

    李治朝他回了一礼,道:“治能当上太子,全是子正兄的功劳,往后治还有许多事情要向子正兄求教,父皇昨日也说过,日后国事不决,可问长孙无忌,褚遂良,孔颖达和李素,不过前三者皆已老迈,或有糊涂昏聩之时,听取他们的意见不可偏听偏信,倒是子正兄年轻聪慧,凡有内政,军事,外交等诸事,皆可与之商议……”

    李治笑道:“子正兄,父皇对你的评价很高,他说子正兄为人懒散,想听你的意见必须要有水磨功夫,慢慢的磨出来,若子正兄开了口,说的每一个字都要牢牢记住,不可忽视,父皇深悔东征高句丽时就是因为没有纳子正兄之谏,方致此败。”

    李素笑了:“陛下错爱,臣实在羞愧无地……陛下还说了什么?”

    李治笑道:“父皇还说,子正兄一身本事,深不可测,他总觉得子正兄肚里还有很多本事没掏出来,父皇命我有事没事便召你入宫奏对,也不必非要询问什么,只管天南海北一通乱聊,聊着聊着便会发现,子正兄总会有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之精妙高论,可固社稷,可安内外,子正兄是真正的国士,治得子正兄辅佐,纵然将来创不出盛世,也绝无可能败家。”

    李素沉默许久,长叹道:“未料到陛下竟知我甚深,惭愧!”

    顿了顿,李素忽然问道:“陛下身子如何?”

    李治笑容一僵,神情黯然道:“愈发不行了,就连站立都需要宫人扶着,气血亏得严重,说话多了都喘不上气,太医们束手无策,父皇令术士百人入宫,为他炼丹延寿,我……想阻止,又不敢违了父皇心意,这几日实在纠结痛心不已。”

    李素皱了皱眉,最后还是无奈地一声长叹。

    都知道术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