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大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八章 诡异暗流(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愉快的玩耍啊……

    然而,看着许明珠兴致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模样,李素张了张嘴,听到自己仿佛不受控制的声音。

    “一切夫人做主……”

    “好,夫君慢慢吃,妾身这便去算算,明日带家仆先丈量一下地,然后穿上诰命服去县里跟周县令谈谈价……”

    许明珠身形一转,兴冲冲地离开了。

    **************************************************************

    长安城充斥着窒息的低气压。

    李世民下了征调民夫的旨意后,朝臣和民间的不满也随之升温,长安市井坊间皆有士子书生针砭国弊,指斥恶政,贞观年间,言论相对还是很自由的,不管有没有功名,但凡读书人斥责一下朝政,一般不会被治罪,除非在大街上高喊口号公然聚众煽动造反,那么官府才会把这个神经病逮进牢里,看他还能不能治疗,除此之外,骂几句朝廷,指责几句国政。官府大抵是不管的。

    群情仿佛被刻意煽动起来了,书生们的口吻也渐渐变得激烈,一天比一天更尖酸。最后只差没有指着太极宫破口大骂了。

    臣民议论也好,大骂也好。各地被征调的民夫仍依照旨意,在地方官府差役的带领下,一队队进了长安城,走进大明宫的营造工地。

    朝堂的气氛降至冰点,君臣之间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张,文臣们纷纷劝谏之时,言辞也和坊间议论的书生们一样越来越激烈。

    少数久经风浪的老臣们却闻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太不正常了,皇帝不正常。朝臣不正常,民间的议论也不正常。

    一切似乎都被人暗地里刻意煽动过似的,事件从开始,到酝酿发酵,最后爆发,整个过程快得目不暇接。

    朝堂里,似乎有一股没被人察觉的暗流在涌动。

    老狐狸们安静了,背后冒出了一层白毛汗,躲在人群里紧紧闭着嘴,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李世民。

    而那些还未修炼到家的朝臣们则浑若不觉。金殿上指点江山好不痛快。

    高坐殿堂的李世民神情阴沉,眼里却露出闪烁不定的复杂光芒,静静看着殿内群臣们的百态。锐利如刀的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脸上缓缓扫过。

    贞观十二年二月初三,琅琊郡公牛进达再次上疏,指砭恶政,言辞之激烈,素尝未闻。

    这道奏疏终于将君臣之间多日僵冷的关系引爆。

    李世民龙颜大怒,下令将牛进达拿入大理寺,程咬金李绩等诸多老将求情,李世民不为所动,旨意出宫门。金吾卫拿人,牛进达最终被关进了大理寺。

    这个是令长安城甚至令天下震惊的事件。

    开国功臣。从龙老将,因指斥时政而被关入了大牢。多位老臣求情而无果,李世民的绝情面目这一次尤为突显。

    …………

    消息传到太平村时,李素仍不敢相信。

    史书里的李世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哪怕史书里掺了水分,也不应该偏差得如此严重,李世民的胸襟向来是他得到“天可汗”这个尊称的优点之一,善纳谏,广言路,开视听,这些都是贞观之所以成为盛世的基础。

    如今,他怎可因言而罪人?更何况治的还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开国老臣的罪。

    这不对!一切似乎都错了!

    然而不管李素如何不信,牛进达入狱是铁一般的事实。

    李素急了。

    他从来不是什么大善人,贞观年里那么多人被下狱,有罪的,被冤枉的,形形色色成百上千,李素向来不理会,过自己的日子,少掺和朝政是他的处世原则。

    可是,这一次入狱的,是牛进达。

    李素无法视而不见,因为他真正将牛进达当成了长辈,也因为牛进达为他行过冠礼,如今这年代,行过冠礼便是铁打的关系,比师徒叔侄关系更硬,可以算得上父子了。

    哪怕只因这层关系,李素都不能坐视不理,装聋作哑的话,他的名声都会毁了。

    李素毫不犹豫,当即骑马赶到长安城。

    入城后直赴大理寺,大理寺门口的差役神情冰冷地拦住了他,陛下有旨,严禁任何人探监牛进达,县子也不行。

    李素气得指着差役大骂了几句,无奈差役丝毫不为所动。

    没人敢为了一个小小的县子违抗圣旨,李素的怒骂收不到任何效果。

    转身往程咬金府上奔去,程府大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