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大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八十三章 灾年百姓(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就有把他弄死的想法,除之而后快,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殿下想必也是这般想法……”

    李治:“……你管这个想法叫‘君子之心’?”

    李素正色道:“所谓‘党同伐异’,不一定是坏词,把反对自己的人干掉,没了骂声,剩下的人才能安安稳稳当君子……”

    李治混乱了,感觉三观尽碎:“…………”

    这位子正兄……人格好分裂。

    “治刚才是高兴的笑,高兴自己运气好,遇到一位良师益友,治之福也。”李治很诚恳地道。

    李素挑了挑眉:“为何高兴?”

    李治垂下头,轻声道:“当年母后在世时,治才几岁,但母后时常教导我辨人识人之道,一曰善,二曰正,三曰直,所谓心怀善念,胸藏正气,敢于直言朋友错失,如此,可为益友也。今日治观子正兄所言,当年母后说的这些,子正兄俱备矣,治得子正兄为友,心中欢喜,故有此笑。”

    比较含蓄的马屁,拍得李素从里到外舒坦且酸爽,嘴角不由露出欣慰的微笑。

    “不瞒殿下说。我确实很直的,一点也不弯……”李素矜持地谦虚道。

    李治一脸天真懵懂地眨眼:“…………”

    哎呀,好萌的小正太,真想给他找个怪蜀黍当真爱……

    五天后,队伍入晋地,离晋州不远了。

    李治和李素的心情再也阳光不起来了。

    路上的难民很多,密密麻麻无边无尽。骑在马上放眼望去,整条路都被难民潮所充斥。每个人容貌不一,可脸上却有着同样的愁苦和对未来深深的担忧。

    拖家携口,拎着或简单或笨重的行李,麻木行走的人群里不时听到妇孺低抑的哭泣声,还有小孩撕心裂肺般的嚎啕声,或是当家汉子们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沉重叹息……

    天气丝毫没有放晴的迹象,雪虽然停了,可天空仍是阴沉沉的一片,天幕苍穹下。寒风仍如凛冬般呼啸,刺骨,冻得行走的难民们瑟瑟发抖,很多人的脚上仍穿着单薄的布鞋,甚至是草鞋,一双双黝黑的赤脚在寒冷的空气里暴露着,透出一股深深的苦难味道。

    李素抿了抿唇。神色比天气更阴沉,转过头看李治,李治脸上也露出深深的疼惜之色,小脸蛋不时抽搐着,还夹杂一丝深深的无奈和苦闷。

    “殿下,看到这些百姓了吗?”李素轻声道。

    李治咬唇点头。

    “殿下。他们是你父皇的子民,每年每月每日辛勤劳作,种出来的粮食毫无保留地献给官府,献给朝廷,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子,我也是县侯,可我们其实都是被百姓所供养着的。百姓愿意供养我们,因为他们相信官府和权贵会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有希望的明天,使他们不至为生计所苦,不会饿肚子,也不会被冻着,冷着……”李素低沉的语音娓娓而道。

    李治的神情愈发悲怆,嘴唇微微颤抖,脸色也有些发白了。

    李素长叹道:“可是,你看看这些百姓,我们权贵想要的,百姓都给了我们,可百姓们想要的,我们给了他们吗?”

    看着李治愈发悲怆的脸,李素拍了拍他的肩,道:“大道理我就不说了,看到这些苦难的百姓,该懂的道理想必你都懂了,我们身负陛下和朝廷厚望,奉旨入晋赈济和安抚百姓,我们一定要把这趟差事做好,做完美,不要让百姓饿肚子,更不能让百姓们对权贵,对天家失望,明白了吗?”

    李治重重点头:“明白了。”

    大路正中,一位左手搀着老人,右手抱着孩子的大汉忽然脚下一绊,打了个趔趄,老人被拖带得身躯不稳,猛地跌倒在路上。

    李素神情一紧,急忙下马,李治一愣之后,也跟着下了马,二人朝那位跌倒的老人走去。

    “娘,您没事?”汉子急得满头大汗,一脸愧疚地看着老人,怀里的稚龄幼子也被吓得哇哇大哭,后面跟着一位中年妇人,拎着简单的行李偷偷抹泪。四周围了一群关心的百姓,不停地询问着,叹息着。

    老人脸色难看,泛出一抹不健康的潮红,呼吸有些急促,躺在地上紧紧咬着牙关不言不动。

    “都散开,散开,围着做甚?留出空间让老人喘气!”李素很不客气地插入人群中。

    众难民见李素衣着华贵,顿知来头颇大,很自觉地让开了。

    李素蹲下身,仔细看了看老人的脸色,沉吟片刻,道:“速传军中医官来,快!”

    很快,随军同行的医官来了,中年大腹便便的胖子顾不得擦汗,蹲身开始为老人把脉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