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大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二十二章 远避麻烦(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哦?”李世民浓眉一挑,然后陷入了深思,最后点头,眉宇间竟渐渐舒展开了。

    “子正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哈哈!”

    同样的事情,换个角度一想,李世民顿时眉开眼笑,笑容里带着一股全天下所有父母都相同的自私自利想法:儿子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天生可以祸害别人家闺女,不吃亏。

    李素暗中撇了撇嘴,若是知道你还有个儿子跟别的男人不清不楚,关上房门不知道谁祸害谁,不知你还笑不笑得出……

    “晋阳之乱,平定得不错,当然,也有瑕疵……”李世民目光不善地瞪了他一眼,道:“此事,朕不封不赏了,你的年纪,官爵太高未免招祸,明白朕的意思吗?”

    “臣明白,臣谢陛下。”

    告辞出殿,李素走在大殿门廊下,脚步渐渐放缓,最后停下。

    立在原地沉吟犹豫片刻,最后长长一叹,露出一丝苦笑,李素随即又往殿内走去。

    看着去而复返的李素,李世民有些愕然。

    “子正还有事?”

    “有事。”

    “说。”

    李素迟疑片刻,道:“刚才陛下问臣想要什么,不知这句话还作数否?”

    李世民愣了一下,接着笑道:“君无戏言,自然作数。”

    李素垂头缓缓地道:“臣……能否请求陛下给侯君集大将军发一道赦令?令他免于流徙之苦?”

    李世民呆住了,接着脸色渐渐有些阴沉了:“这是你的要求?”

    “是。”

    “为何?”

    李素叹了口气,道:“去年侯家还欠我一千贯钱呢……”

    “说实话!”

    “臣只是不想大唐失去一位战功彪炳的大将而已,国朝二十余年,文治武功正是鼎盛之时,每一位大将军皆是大唐的无价之宝,不可或失,侯大将军或许有过错,但他流徙琼南一年,已经受过惩戒了,陛下若不召回,臣恐侯将军对陛下离心离德,那时大唐才是真正的痛失良将……”

    李世民一双锐利的眼睛死死盯着李素的脸,久久不发一语。

    李素神情坦然,无惧无愧。

    良久,李世民挥了挥手:“此事朕自有计较,子正勿复多言。”

    “是,臣告退。”

    李素轻叹口气,默默往殿门外退去。

    “慢着……”李世民忽然叫住了他:“子正的官职还是尚书省都事,不过近期有吐蕃大相禄东赞来长安朝贺,子正便代朝廷招待大相一行使团吧。”

    李素愣了一下:“吐蕃大相?”

    李世民笑道:“当年大唐因子正的震天雷一物而大败吐蕃,收复松州,说起来,子正与吐蕃的渊源不浅,好好招待,勿丧我大唐国威便是。”

    “臣,领旨。”

    **********************************************************************

    退出甘露殿的李素神情多了几分轻松。

    求赦侯君集的话,他很早以前就想说了,可惜总碰不到合适的时机,今日李世民既然这么有兴致扮演阿拉丁灯神的角色,李素就不必跟他客气了,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时机错过便不复再来。

    李素跟侯君集的交情其实并不深,甚至可以说很陌生,而且侯君集在史书里的下场李素也非常清楚,按说这种人应该敬而远之,可李素却始终无法置身事外。

    来到大唐很多年了,由最初的陌生到渐渐熟悉,由熟悉到渐渐喜欢,不可否认,李素喜欢大唐的一切,喜欢纯朴勤劳的百姓,喜欢务实严谨的朝堂,尤其喜欢大唐府兵在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和一众经验丰富杀人如麻的将军们的带领下征伐四方,战无不胜,这是个民族自信心从未如此膨胀过的年代,这是个诗酒华章,刀剑枪戟和男儿血性相融合的浪漫年代。

    润物无声般,李素已融进了大唐,完完全全的融进,再也找不出前世的影子,他喜欢这里的一切,并且不愿意用自己的能力把它改变得面目全非,所谓先进的发明,所谓完美的政治制度,那些原本不属于这个年代的东西,应该在它应该出现的年代再出现,李素能做的便是在这个年代里,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重生,他不想把自己变得太忙碌,不想让自己珍贵的今生变得像一只旋转不停的陀螺,更不想这个年代的辉煌和鼎盛太快消逝。

    求赦侯君集,便是出于李素这样的本心。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