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大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五十九章 决意易储(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慰问压惊的东宫宦官,张玄素一愣之后马上明白了李承乾的意图,不由勃然大怒,下令将礼品和宦官扔出门外,接着张玄素穿戴好朝服,在家仆的陪同下来到太极宫,面朝宫门伏地跪拜,大哭失声。

    剧情徒然反转,风声马上传开,原来刺杀张玄素的刺客竟是东宫太子指使!

    长安城的市井百姓们太幸福了,这一个个令人始料未及的新鲜话题,这一桩桩剧情颠过来倒过去充满悬念和高.潮的反转剧情,还有那一条条不停争夺榜单的热门头条……

    贵圈太乱,百姓们真是为大唐的权贵圈操碎了心啊。

    …………

    长安百姓津津乐道,看热闹不嫌事大,但朝堂却被张玄素这么一搅和,彻底震惊了。

    张玄素跪在李世民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述说着昨夜遇刺的险状,身后是那名被活捉的刺客,铁证如山,此案坐实。

    李世民面无表情,直到张玄素说完后,又亲自审了刺客几句,刺客原属太子左率卫麾下的一名校尉,身份已坐实,基本已能肯定太子的嫌疑跑不了了。

    打了张玄素后,李世民独自坐在大殿内,神情阴沉,目光森然。

    一言不坐了许久,李世民忽然下令,召见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李靖等重臣甘露殿觐见。

    众臣到齐后,李世民将刺客的供状扔给他们。

    众人一一传阅过后,神情顿时变得很精彩。

    长孙无忌一阵愕然,房玄龄白眉一挑,复又如常,而魏徵却怒而拍案,第一个飙了。

    “左庶子少詹事素有‘半师’之名,太子殿下胆敢杀师,大逆不道!”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魏卿以为,何以处之?”

    都是相处多年的君臣,一个个知根知底,李世民的表情虽然看不出端倪,但今日他把大家叫到一起,还把太子做的这桩丑事拿出来给大家展示,本身就是在表达一个很强烈的信号。

    李世民意欲易储!

    只是这话不能由他本人说,因为立长不立幼的规矩是他定的,他不能自己打脸。所以把这几位重臣叫过来,本意是要让他们主动说出口。

    魏徵眼皮一跳,虽然老人家惯来以直谏闻名于朝,但他可不是蠢货,能混到当殿骂昏君还能令李世民引为正衣冠之镜的地步,足以证明魏徵做人并非一贯耿直,大多数时候是识得利害的。

    什么是“利害”?就是在讨论太子储君这种敏感大事时,最好别乱说话,否则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旦表明了易储的念头,则代表自己已公然宣称站队了,以后朝局若有变化,自己这个公然站队的人第一个没好下场。

    于是魏徵心念电转之后,悻悻一哼,重重地坐了下去,不一语了。

    李世民目光一转,望向房玄龄:“玄龄可有高论?”

    房玄龄做宰相多年,贞观朝内外事皆因他而打理得妥妥帖帖,做事滴水不漏,让人无可挑剔,但是做官却有些油滑,尤其事关大唐未来国君之事,更不敢轻易表态。

    “这个……陛下是否查实了?”房玄龄捋着长须谨慎地问道。

    李世民点头:“朕亲自问过,已查实了,确是太子所为。”

    房玄龄一滞,这话不好往下接了,沉吟半晌,只好拱拱手:“太子殿下终归是陛下的嫡子,臣想问问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脸有点黑。

    一个问题踢皮球似的踢过来踢过去,那句大家都想说却都不敢说的话,众人聚在一起半天都没个表态。

    李世民恨恨瞪他一眼,随即将期待的目光投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苦笑,躲都躲不过去啊。

    “陛下,臣附议玄龄兄所言,终归是陛下的嫡子,臣想先知道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叹了口气,好吧,又被踢回来了。

    转眼再望向李靖,李世民索性问都懒得问了,自从李靖平了东.突厥而被人参劾后,便主动辞了军权,交卸了职务,对外宣称闭门谢客,多年不改其规矩,做人做事比贞观初年时小心谨慎多了,这种重大的问题,李世民猜都猜得到,李靖不但会把皮球踢回来,甚至把皮球踢飞与太阳肩并肩。

    懒得跟这帮老杀才斗心眼了,李世民索性直言道:“都想知道朕的意思,那么朕告诉你们,太子这几年多有丧行失德不法事,并有昏君庸君之气象,此人将来若即朕之位,恐非社稷之福,所以朕决意……”

    众人顿时直起了身,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都在等着李世民接下来的话。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