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荆楚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七章 前提 (上章应为九十六章)(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幕府与宫殿一样,也有明堂、中廷、房、夹、个等处,熊荆还未召见时,夹个里已经吵得不可开交。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之处、引领天下思朝之所,即便此事已不如前,内部依然争鸣不歇。齐国变法,是用儒家,还是用道家、还是用法家、还是用墨家、还是用杨家、还是用轻重家……,博士们都高喊自己的主张,驳斥他人的主张。

    其中人数最多的自然是儒家。齐鲁接壤,齐国的儒生并不少,淳于越还做了学宫祭酒,他们当然也是最支持楚政的人。儒家几百年来在不断地蜕变,因为天下不断在变。越来越严酷的总体战使得百姓生计每况愈下,征战中命如草芥,期望君主‘仁’已经超过了‘礼’。

    ‘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杨家主张不拔一毛,墨家主要天下尚同。前者是有产之人,认为与其将财富投入战争,就不如一毛不拔不支持所谓的‘天下之利’;后者是无产之民,与其打个没完,就不如天下大同人人兼爱,再无征伐。两家与诸子一样反战、厌战。

    此时诸子对庶民是怜,对君王是恨,多数认为人性本善,但在近百年后,诸子终于发现‘这届人民不行’。百姓用尽一切办法逃脱税赋、劳役和征召,以至国家需钱缺金、筑城无役、攻伐无卒。身为儒者的荀子终于扭转了孟子的本善论,说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样的性恶论。

    入秦之后,荀子又开始推崇法家之政,称赞秦国黔首‘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对照关东六国的庶民、尤其对照‘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的临淄庶民,秦国黔首不但质朴而且恭顺。自此儒家的一支已和法家合流,成为后来外儒内法的基础。

    齐儒完全不赞同荀子人性本恶、以君为本的新儒。他们依然停留在前一阶段,强烈要求君王‘仁’的民本之儒。楚国政制,并不求‘仁’,熊荆拜孔谦为太傅,却已经在求‘礼’。这是真‘礼’,不是那种要求臣子守‘礼’,自己却逍遥‘礼’外的假‘礼’。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