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交给观众进行评判。
人红是非多。围绕在蓝礼身边的争议事件始终不断,但每一起新闻事件的背后,都可以看到默默推动的幕后黑手。不是身为新人的蓝礼,也不是具备能力的经纪公司,因为从一开始,蓝礼的定义就是演员,而不是明星。
推动事件,挑唆新闻,制造爆点的。是’娱乐周刊’,是康奈尔-麦格雷戈,更是站在他们身后的整个娱乐产业,因为娱乐至死、因为利益至上,客观的理智和记者的操守,渐渐变得支离破碎。
这是一个时代的现象,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但,这却是不是新闻。在好莱坞世界里,每一位从业者都必须接受如此挑战,生活在镁光灯之下,面对纷纷扰扰的争议。如果仅此而已,那么事情也无伤大雅,热闹热闹,娱乐娱乐,风波也就过去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娱乐周刊’炮制了这些新闻,相关媒体推动了这些热潮,然后他们却站在了蓝礼的对立面、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居高临下地指责蓝礼’炒作’?
这也许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最魔幻也最讽刺的一起新闻事件了,贼喊做贼,问题是,人们都还相信了这名颠倒是非黑白的罪魁祸首。那么,到底谁才是幕后黑手呢?
没有人应该忘记,他才仅仅二十二岁而已,但他却奉献了’爱疯了’那样的表演。”
这也许是“美国周刊”刊登过最严肃也最犀利的一篇专题报道了,这也许是盖文职业生涯撰写过最深刻最全面的一篇专题报道了,不仅全面地分析了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有意无意地反复强调重点——
“娱乐周刊”和康奈尔-麦格雷戈。
盖文完全忽略了“一个人的演唱会”,没有提起海瑟-克罗斯,也没有提起演唱会当晚的盛况,甚至没有提起蓝礼在公寓门口的正面回应,而是釜底抽薪,越过了层层迷雾,箭头直指真正的幕后黑手。
这一招,十分大胆,也十分疯狂,几乎等于放弃了防守,选择全力进攻,犹如一把利剑,在纷纷扰扰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