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确认,电影版本的改编是在女王剧院版本基础上完成的,稍稍有些差异;文本和唱段本身不会有太大变动,可能重新编撰两段到三段全新唱段,但整体而言,剧本架构和角色设定还是维持原样。
那么,电影版本可以超越女王剧院版本的经典吗?电影版本又能够重现女王剧院版本的精彩桥段吗?更重要的是,电影版本的演员们,能够比肩女王剧院版本的出彩吗?
另一方面,阿尔梅达剧院版本简直是翻天覆地,从头到尾全部都进行了改变和革新,那么,这个版本与电影版本的差异,又在哪里?
“对我个人而言,电影版本呈现的是冉-阿让的故事;而我们的版本呈现的则是整个时代的故事。这是本质的差异,同时也是我们的版本长达六个小时的原因。我想,只有舞台剧能够实现这个蓝图,没有观众愿意在电影院里坐六个小时,就连我都不愿意。”蓝礼的吐槽,让所有人都哄笑起来。
渐渐地,内德的紧张情绪缓解了下来。
眼前的蓝礼,依旧是那个熟悉的蓝礼。当初柏林电影节的记忆模样,现在依旧栩栩如生;更为准确一点,经过四个月的风霜打磨和跌宕起伏,眉宇之间的光芒似乎越发收敛了起来,一心一意地投入表演之中。
内德有种荒谬的错觉:仿佛在那二十二岁的年轻躯壳之中,居住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苍老灵魂,历经沧桑、岁月磨砺之后,渐渐绽放出智慧的成熟和阅历的丰富。这很荒谬,却很真实。
交谈依旧在持续着,内德慢慢地放开了手脚,谈起了冉-阿让这个角色,谈起了舞台剧版本的思想内核,谈起了约翰-科德的创作初衷,谈起了蓝礼和一群年轻人工作的感受,谈起了伦敦西区的氛围……
当然,不仅仅是内德和蓝礼在交谈,其他演员们也都自然而然地纳入谈话之中,丝毫没有隔阂。内德反而有种错觉,不是他在采访,而是蓝礼在主持,就好像是一出多人脱口秀一般,其乐融融的氛围,让人享受其中。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