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优秀的市场反应,即使是那些曲高和寡的实验作品,只要有真材实料,就可以在伦敦西区占据一席之地。
反之,剧评人的恶评,则迅速会演变成为如潮的负面反馈,可能有观众抱着好奇或者研究的心情,进入剧院观看,但往往上演时间都无法持久。
业内人士总是如此说:剧评人的笔杆子,足以毁掉一出剧目。
在电影和戏剧的创作之中,甚至出现类似的情节。剧院经理恳求剧评人手下留情,哪怕是推迟几天发布负面评论,他们都愿意付出高额代价;又或者是,剧评人与某位演员产生了私人恩怨,比如说因爱生恨,然后故意写差评,彻底毁掉演员的前途。
这听起来有些魔幻,但在戏剧圈,却是真实存在的。2012年的当下也依旧存在着,只是,得益于网络的存在,剧评人的评论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了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剧评人只手遮天的情况。
现在,阿尔梅达剧院版本的“悲惨世界”就面临着如此考验,剧评人,到底会如何评价呢?
演出结束之后,阿里斯泰尔-史密斯没有着急着回家,立刻开始动笔撰写剧评;而是一路散步地离开了阿尔梅达剧院,行走在夜晚清冷而热闹的伦敦街道之上,没有目的,仅仅只是用自己的双脚,在夜色之中探索着。
跟随着人潮离开的时候,午夜的钟声已经敲响,但所有观众的脸庞之上都洋溢着亢奋和激动,久久无法散去;围观在剧院门口的记者们,迫不及待地采访着观众们的想法,试图拼凑出今天这出剧目的完整轮廓。
阿里斯泰尔告别了同僚们,独自一人在午夜的伦敦里漫步。他需要冷静一下,好好地理清思路。六个小时的剧目,充斥着无数内容,庞大的信息宣泄而下,他需要好好消化和理解,在纷杂的思绪之中寻找到一个清晰的线索,将所有一切串联起来。
正是因为喜欢这部作品,所以需要更加慎重。
散步了一个多小时,这才招手拦了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