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戏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964 生命之树(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命之树’吗?”蓝礼的提问让阿方索稍稍愣了愣,思绪似乎没有跟上,于是,蓝礼接着解释到,“在这部电影里,前面三分之一的画面十分值得深思。导演将地球生命与人类生命交叉并置。”

    “一边是地球的诞生,从宇宙大爆炸到寒武纪、侏罗纪,生命从无到有,单细胞到复杂的人类,还有自然的变化以及地球的改变,一直到恐龙的灭亡,还有人类的诞生;另一边则是人类的孕育,放置在显微镜底下的细胞、细菌和胚胎。其实,地球的起源和人类的诞生是相通的。”

    “生命之树”是一部十分深奥的电影,观众在观影之前,必须对科学、哲学、宗教以及生物、天文等相关领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否则,那些画面的隐喻和暗示是无法真正感受到的。

    就蓝礼个人而言,他不喜欢这样的作品,因为它更像是美国式保守天主教对信仰、对宗教、对生命的自我解读,缺少了真正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但从艺术角度来说,画面、构图、摄影以及情节设置,确实是值得研究的。

    “正是生命之树的枝桠伸展的地方,我们看到无从探源的光芒,广袤的星云,移动的星辰,成形前的星球,太阳和月亮被黑风暴所阻挡,给予生命能力的一道道闪电,汩汩地悸动着的原始湖泊,史前植物动物,缓缓舞蹈的水母,双髻鲨,栖身河岸的恐龙,一个胎儿的眼睛,以及最重要的,初生的孩子。”

    这不是蓝礼自己的话语,而是“生命之树”的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寥寥数笔,勾勒出了地球的起源和生命的诞生,还有自然的变幻。

    “我的意思是,我们站在地球表面上,仰头观望生命之树,窥探到的是宇宙的浩瀚;那么,我们置身于外太空,低头俯瞰地球和生命,那么我们看到的又应该是怎么呢?生命之河的流淌,生命火山的爆发,还是沧海桑田、时光荏苒的虚无,我们犹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却伟大。”

    无疑,蓝礼比阿方索更进一步,站在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角度,赋予了“地心引力”更深奥的含义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