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时,伦敦西区的如潮好评就已经广为人知,这就是一出载誉巡演的剧目作品;可尽管如此,当美国业内媒体纷纷在首演之夜后,第一时间刊登了自己的专业言论时,还是引发了一片惊呼声。
真正的零差评作品,而且不是“八十分”的零差评,而是“九十分”乃至“九十五分”的零差评,轰轰烈烈地将“悲惨世界”的声望推向了巅峰。
人人都知道,剧评人无疑是苛刻、刁钻而挑剔的,他们从来不会顾忌顶级巨星和超级大牌,直言不讳、言辞犀利、火力全开;但人们所不了解的是,专业剧评人也是专注而投入的,为了他们喜爱的戏剧产业,为了渐渐消亡的戏剧产业,他们是如此热爱,爱之深责之切。
所以,对于那些优秀出色的佳作,剧评人也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赞扬之词,恨不得昭告全世界,让所有人都前来剧院,领略戏剧舞台的风采。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甚至愿意站在剧院门口,不厌其烦地告诉每一位观众,这一出剧目到底多么出色,又到底多么值得欣赏。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希望可以延续戏剧的生命力,在这个快餐时代之中继续生存下去。
这一次,“悲惨世界”就得到了如此待遇。
对于纽约剧评人来说,唯一的遗憾就在于,六个小时的时长,对于缺少文化沉淀和素质底蕴的美国千禧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甚至不会想要走进剧院,拒绝接受六个小时的折磨,哪怕这是一部旷世巨作。
在快餐时代和网络文化的熏陶渲染之下,现在的年轻一代正在渐渐失去耐心,这是全世界范围的一个课题。但相较而言,欧洲的文化底蕴还是更加深厚,所以“悲惨世界”在伦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感染了年轻人;在好莱坞爆米花的狂轰乱炸之中被惯坏的美国,却不具备这样的沉淀。
这是一个遗憾,但剧评人也纷纷承认,这一个遗憾恰恰成就了“悲惨世界”的优秀和出色,气势磅礴的恢弘底蕴娓娓道来。这就好像当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宾虚”一样,这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