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戏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060 最大挑战(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放弃,因为她找不到生存下去的意义,开始渐渐陷入了过去的苦痛和折磨之中。

    最后,再次幡然醒悟,重新感受到了来自生存的呼唤,契合自然和人类诞生之初的本能,一切从零开始,再次开始为了生存,放手一搏,进而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如同心脏一般,永远跳动,永不放弃。

    桑德拉的表演无疑是精彩绝伦的,她以女性的视角赋予了瑞恩-斯通这个角色更多的脆弱和温柔,而后又在重新振作之中,再次坚强起来。这股柔韧的力量,成功地孕育了生命,也开辟出了一线生机,指引着瑞恩回到了地球。

    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远远比起“活埋”的政治诉求更加简单更加纯粹,却也更加恢弘更加庞大,这也使得“地心引力”的整体质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尤其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从困顿孤独到点燃希望,从脆弱崩溃到百折不挠,整个情绪剥离了所有外界影响,完完全全聚焦于灵魂与灵魂之间的情感对话,这是足以触摸心灵的震撼。脱离了“活埋”的浅层次,进入到更高的阶段。

    可以如此理解,“活埋”更加注重的是一种感同身受。

    聚焦于保罗-康罗伊这样的一类人,被战争牵连、被白宫欺骗、被公司抛弃、被社会遗忘,他们满腔充满了愤怒,他们竭尽全力反对战争,却成为了受害者,有苦说不出,然后就这样被牺牲。对于这一类人,在观看电影时,不由自主就会代入其中,然后进入导演的情绪和节奏。

    但对于上流阶层或者是高学历高素质人群来说,这样的主题作品是无法打动他们的——因为他们就是电影之中批判的那群人。

    而另一边,“地心引力”则更加注重的是一种共情和升华。

    电影没有聚焦任何一类人——虽然瑞恩-斯通也是具有社会成分的,但电影更多将所有的焦点聚集在瑞恩的原始情绪之上。剥离了社会属性之后,回到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这是适用于任何人的。

    无关年龄、阶级、教育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