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也无形之中得到了一次免费宣传的机会。
不过,比起电影本身来说,好奇和八卦还是占据了上风,人们期待的不是这部作品,而是这部作品身上的所谓噱头,将这部作品与奥斯卡直接挂钩起来。后来,剧组没有进一步展开宣传,似乎对于今年的颁奖季也没有任何野心,这些噱头没有能够得到足够的土壤支持,渐渐也就泯灭在了电影大潮之中,被大部分人遗忘在了身后。
但还是有一小批观众牢牢地记住了,不仅没有遗忘,反而还更加积极了。对于蓝礼、对于“超脱”、对于托尼-凯耶,好奇心有增无减。
全年,“超脱”一共出席了五个电影节,柏林是其中一个,此外还有翠贝卡电影节、伍德斯托克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以及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每一个电影节之上,关于“超脱”的口碑都是毁誉参半、冰火双重天,聚集在这部作品身上的争议越来越多,始终不曾消失,即使是资深的专业影评人也不例外,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对于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事情,越来越有趣了。某个角度来说,争议就意味着无法服众;但换个角度来说,争议也意味着更多可能。对于艺术来说,争议总是让人亢奋的。
于是,好奇和期待都正在水涨船高,进入下半年之后,苦苦等待的观众一点一点地累积了起来,即使是“明日边缘”引爆了整个暑期档,蓝礼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于这些观众来说,“超脱”依旧是他们对蓝礼的年度最大期待。
社交网络之上,有人开玩笑地表示:他现在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时时刻刻做好了准备,卷起袖子、热血沸腾,势必将“超脱”骂得狗血淋头、批得体无完肤,否则,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从这个侧面来说,期待值其实是一直正在缓缓攀升的。
对于主流观众来说,乃至于主流媒体来说,他们似乎早就已经忘记了“超脱”这部作品,柏林电影节的话题本来就比不上威尼斯和戛纳;但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