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戏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45 丢掉拐杖(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佳男主角的提名。

    前者的表演是内敛的,科林不断在往内收、往下压,却勾勒出了暗潮汹涌的壮阔;后者的表演是外放的,科林需要在细腻的层面之上更多释放出来,将角色的挫折和艰难呈现出来。

    撇开奥斯卡小金人的归属不说,业内人士都更加喜欢前者,而普通观众则更加喜欢后者。

    蓝礼自己也不例外。

    上一世作为影迷的时候,只是单纯喜欢电影、喜欢表演,自然更加喜欢那些能够理解的外放式演出;但这一世开始学习表演之后,由浅入深的转变过程,渐渐就体现在了对于表演的理解和阅读之上,慢慢地可以更加深刻地品味出表演的味道来。

    事实上,拥有拐杖,表演是相对轻松的,因为演员知道爆发点和借力点的所在;而抛弃拐杖,表演则是无比困难的,因为演员对于角色、对于故事、乃至于对于创作者的灵感和概念都必须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演技基本功的要求也无比严苛。

    类似于勒维恩-戴维斯的角色,在欧洲电影之中非常普遍,比如说“将来的事”,比如说“九三年夏天”。蓝礼印象颇为深刻的是一部法国和加拿大合作的作品,叫做“约翰之子”。

    讲述了一名三十五岁的男子,从来不曾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说他只是一夜情的意外结果,但某一天,他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告诉他,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决定前往加拿大参加葬礼,后来,他发现,自己的亲生父亲不是去世的那一个,而是电话通知他的那一位男士。

    看似狗血而戏剧的故事,导演以一种非常内敛而平淡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欲语还休、娓娓道来,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重量全部都落在了男主角的身上,通过眼神和气场将那种唏嘘、落寞、苦涩、疏离、亲切和忐忑完全展现了出来,举重若轻的方式却在观影结束之后带来了袅袅余韵。

    这也恰恰是欧洲电影最为擅长的,将所有惊涛骇浪都隐藏在风平浪静之下,看似波澜不惊,但举手投足的动作、眉眼交错的眼神却道尽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