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商业,这是永远都不会褪色的话语。
六十年代的民谣浪潮,也是如此。
通过勒维恩-戴维斯七天的生活,科恩兄弟呈现出了时代的零散碎片:
在那个民谣席卷整个社会的岁月之中,所有人都蜂拥进入了这个行业,希望成为其中一员,也希望能够取得自己的成功,但对待梦想、对待艺术、对待创作,现实与理想之间却是矛盾的。艺术家们必须学会妥协、学会屈服、学会奉承、学会社交,才能取得成功。
否则,他们就将如同戴夫-范-朗克一般,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一文不名。
故事聚焦在了勒维恩身上,却通过勒维恩的足迹和目光勾勒出整个时代的恢宏画卷,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时间、乃至于每一首歌谣,这都是具有深意的。正如科恩兄弟自己所说,这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勒维恩的故事。
不仅仅是六十年代,当下也是如此。又或者是,在娱乐至死和利益至上的二十一世纪里,更是如此。
“堂吉诃德”,这就是一张注定了必然失败的专辑,却因为一系列意外的悲剧和意外的突变而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甚至具有讽刺意义地收获了格莱美奖杯的认可,成为了整个快餐文化和网络时代浓缩的一个烙印:
观众们看到了颁奖典礼之上三座留声机奖杯的闪耀,却是否有人真正听懂了蓝礼三段得奖感言的深意呢?
不是简单的批判或者谴责,更加不是嘲讽和奚落,而是来自艺术创作者的反思和探索。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也在质疑着自己:时代已经改变了,自己是否应该改变?
问题就在于,他们自己也没有答案,因为置身于时代浪潮之中,他们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只有历史、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所有的所有,科恩兄弟都通过了“醉乡民谣”的原声带展现了出来,就如同“堂吉诃德”一般。
勒维恩-戴维斯在电影之中演唱的所有曲目都是来自于戴夫-范-朗克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