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有参加过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的制作。
在这之外,学院一共拥有十五个分会,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摄影师等等。
首先以种族和肤色来看,有些分会几乎全部都是白人男性。在每一个分会里,白人的比例全部都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唯一的例外就是演员分会,在这里白人的比例是百分之八十八。在管理层的分会,百分之九十八的成员都是白人。
其次以性别来看,在奥斯卡主要评选部门里——除了演员分会之外,男性的比例全部超过百分之九十;更为可怕的是,学院一共拥有四十三名理事会成员,女性只有六人,而有色人种成员仅仅只有一名。
当然,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毕竟奥斯卡已经来到了第八十三届,在八十年代之前,黑人和女人的历史地位也就决定了学院成员的基础,至于完全被忽略的亚裔,就更不要多说了。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学院开始有意识地吸收跟多新鲜血液,以增加奥斯卡评委的多样性。
比如说,章子怡在2000年的凭借“卧虎藏龙”打开了美国市场,后来又奉献了几部不俗的作品,甚至一度差一点就依靠着“艺伎回忆录”赢得最佳女主角提名,虽然最终失之交臂,但她还是受邀成为了学院评委中的一员。
自2004年开始,学院开始公布邀请入会的人员名单,不过,到底谁加入了,谁拒绝了,他们不会进一步公布。
经过十年的沉淀,现在学院的评委构成发生了些许变化,百分之八十九是白人,百分之七十三是男性。但少数族裔和女性成员,依旧是弱势群体。
成员的性质单一,继而导致了视角单一、观点单一,也使得奥斯卡每一年的奖项走势有迹可循,继而出现了韦恩斯坦兄弟这样的“小金人狙击者”。
2005年,“断背山”输给了“撞车”,一点都不奇怪;至今为止赢得最佳导演提名的女导演只有四位,也不稀奇;今年,演员部门二十个席位加上导演部门五个席位,清一色全部白人,黑人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