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俗,但可惜的是,丹尼尔的表演太过模式化,僵硬死板的质感没有能够赋予角色更多的深度,而鲁妮的表演略显发力过猛,却细腻不足。
相较而言,原版延续了欧洲演员的一贯风格,更加细腻,更加饱满,在演技和角色方面完胜;而大卫版则更加风格化,更凛冽,角色反而更加薄弱,主题也与原著的想法产生偏差。整体而言,两个版本伯仲之间,不过,原版略胜半筹。
这不仅是蓝礼的想法,影评人们的观点也保持一致——瑞典版的媒体综评是七十九分,高于美国版。
正如安迪所说,其实米克尔是一个值得慢慢挖掘的角色,他身上所折射的是原著作者斯蒂格的理想主义以及现实挣扎。
斯蒂格清楚地知道,在当代社会想要战胜重重困难,推动社会的变革,这是多么艰难、多么危险的事;斯蒂格还清楚地知道,仅仅凭借着他一个人的力量,在社会机器的压力之下是多么微弱,他的生命就屡次面临着危险。
所以,斯蒂格赋予了米克尔绝对不动摇的坚毅和果决,同时又赋予了米克尔内心的伤痛和挣扎,就如同“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蝙蝠侠一般——黑暗骑士,为了实现正义,不得不背负着黑暗,举步维艰地前行。这就是一个如同古希腊悲剧般的史诗英雄。
在“龙纹身的女孩”之中——准确来说,在“千禧年”系列之中,米克尔虽然都是主角,但风采都被丽丝贝斯抢走。
一方面是因为丽丝贝斯身上聚集了最惨痛、最戏剧、最激烈的悲剧,第一部里她就遭遇了强奸,这给予演员更大的表演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斯蒂格把自己放在了辅助的位置上,他是解决线索的人,而丽丝贝斯才是冲在第一线的人。
所以,米克尔想要出彩,确实不容易。
可是在蓝礼看来,这却是一个拥有无数可能,同时也拥有巨大潜力的角色。在大卫版本的“龙纹身的女孩”剧本之中,斯蒂文给予了米克尔更多的笔墨,着力表现出米克尔的挣扎和痛苦,这就是值得挖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