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直接导致了赛尔乔郁郁而终,一代电影巨匠就这样怀抱着遗憾,忧伤而落魄地在老家与世长辞。
一直到十年之后,赛尔乔本人最早以普鲁斯特式结构剪辑的导演版本问世之后,人们才发现了这部电影的精彩;三十年后,“美国往事”更进一步地成为了黑帮史诗之中不可取代的绝对经典佳作,甚至超越了“教父”和“老家伙”,成为无数影评人和观众的心头好。
它被称为“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失败”。
“美国往事”之所以被无视,原因有很多,电影公司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但在历史上,即使没有电影公司的插手,因为本身的艺术属性而远离大众审美,甚至偏离影评人的审美,继而导致被时代忽略,等待时间尘封解禁之后,人们才重新品味出其中的唯一,这样的案例也数不胜数。
“象人”、“蓝丝绒”、“希德姐妹帮”、“穆赫兰道”、“死亡幻觉”、“离魂异客”、“2001:太空漫游”、“猜火车”、“我自己的爱达荷”、“搏击俱乐部”、“银翼杀手”等等,都是如此。
当然,不是说蓝礼就推崇“超脱”这部电影。
事实恰恰相反,蓝礼不喜欢“超脱”,甚至是有些排斥的,不仅因为观看电影的过程十分沉闷,对观众着实太不友好;而且因为电影里的情绪太过深刻,也太过浓烈,即使是正常人,也能够看出抑郁症来,更何况是上一世他的状况呢?
可是,作为观众的欣赏角度,和作为演员的观察角度,却截然不同。
站在演员的立场上,饰演亨利-巴赫特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所有镜头都对准了演员的情绪,并且将这种情绪放大到极致,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呈现出来。
这和“活埋”不一样,亨利的情绪是被困在了原地,他不会挣扎,他已经放弃了挣扎,所有的情绪都往内收,再往内收,却又需要拥有能够震撼镜头的那种深刻和细腻。毫无疑问,表演难度是更大的。
这和“海边的曼彻斯特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