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他一直在摸索着表现派和方法派的融合。
如何在失控和控制之间、爆发与收敛之间、投入与客观之间疯狂与理智之间寻找到准确的平衡点,不仅仅是诠释出角色,也不仅仅是奉献出表演,更是为角色注入鲜明而饱满的张力,让角色与故事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还是为角色融入独特而深刻的个性,留下属于他个人的印记。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蓝礼再回去看自己之前的四部作品,尤其是已经问世的三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果他重新再表演一次,将会更加成熟,细节也将会有所不同。
“太平洋战争”太过内敛,细腻有余,爆发不足,角色缺少了一股握拳瞬间迸发出来的力量。
“活埋”太过释放,某些情绪细节刻意放大之后,增加了戏剧性,却也稍稍显得失真,雕琢的痕迹就变得明显起来。
“爱疯了”太过投入,属于他自己的个人特色渐渐模糊化,某些时刻上可以看到德里克-多雷穆斯的影子,辨识度稍显欠缺。
当然,蓝礼也知道,在表演的道路上,他才刚刚起步而已,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他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经验的累积和经历的打磨,这都是没有捷径的,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地打磨技艺,这就是唯一的途径。
所以,蓝礼也意识到了,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跑步都还没有学会调整呼吸,就已经开始想着飞翔了。成为演员的短短一年时间,他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却也可以看得出来两世为人累积下来的迫切,渴望着证明自己、渴望着实现梦想、渴望着实力晋级,这反而是本末倒置,忽略了基本功的扎实。
这也是蓝礼毫不犹豫接下“超脱”剧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脱”可以算是蓝礼的毕业会考,真正地让蓝礼剥离所有的花活儿,重新回归到学院正规学习的阶段。
从基础开始,学习如何分析每一个情绪的表达,还有情绪的起承转合、深入渐变、层次丰富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