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一个场景,双方记忆里的画面是截然不同的,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个人的思考立场都不同,但有趣的是,如果把吵架的场景录制下来,先让情侣对吵架过程进行阐述,然后再重新播放给情侣观看,随后就会发现,双方叙述的事实都与录像有所偏差。
因为,每个人都只是选取自己希望看到的、听到的、记住的画面,留在记忆力。所以,同样一段事件,在不同人的脑海里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同样的一段回忆,在不同时间也会留下不同的痕迹。
许多童年时候的回忆,都只剩下一些气味、色彩和片段,无法拼凑完整。对于蓝礼和威尔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刚才的拍摄之中,蓝礼的代入感着实太过真实、太过深刻,以至于十年之间所经历的一切都被放大了,他的愤怒,他的憋屈,他的沮丧,他的茫然,他的痛苦,仿佛被放在了显微镜底下,让他重新再经历一次。这就好像费劲千辛万苦逃离了地狱的煎熬之后,却又一次被丢进了黑色莲火的煎熬中一般。
痛苦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此细腻而清晰。
这可以说是复制了“活埋”的表演方式,甚至更进一步。因为蓝礼没有被真正地活埋过,却真正地被宣判过死刑。但,同样的方式在“活埋”是可行的,在“抗癌的我”却是不行的。
“活埋”在狭窄的环境之下,所有的情绪都被放大了十倍乃至百倍,甚至于有些脱离现实,进入一个理想的虚幻环境,近距离特写镜头的拍摄方式更是将这些情绪穿透大屏幕,传递给每一位观众,真正地将观影思想牵扯到电影之中,惊悚恐惧的感受会让脊梁都感到一阵清亮。
但是在“抗癌的我”里,却是根植于现实,相比于大起大落的跌宕起伏,更加强调的是融入生活的真实感。
更何况,蓝礼知道,在得知诊断结果的时候,他的反应不会如此戏剧化,也不会如此激烈汹涌。他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一直如此。
诊断结果宣判之后,那种不真实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