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车”战胜了“断背山”,那是因为彼时同性恋电影依旧没有能够打破保守势力的封锁,种族问题轻松占据了上风。
“阿甘正传”战胜了“肖申克的救赎”和“低俗小说”,那是因为电影折射了美国精神、美国梦的终极奥义,过去两年先后经历了种族大暴乱、海湾战争以及金融危机的美国,需要这样的梦想。
所以,在历史长河里,从来不缺少关于最佳影片的争议,每一个人对于最佳影片,都有自己的选择,而学院的选择不一定是正确的,却是符合时代的。就算出现了“莎翁情史”掀翻“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历史“错误”,人们也同样见证了学院公关的闪亮登场。
可是,相对而言,最佳导演这个位置的争论却十分罕见。
即使是斯坦利-库布里克输给了米洛斯-福尔曼(ilos-foran)、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hithck)输给了约翰-福特(john-ford)这样的时刻,人们也只能是感叹“时也,命也”,让人扼腕,却也心服口服。
因为最佳导演是一个个人奖项,较量的是个人能力的高低,呈现的是个人技艺的巅峰,政治因素、时局影响、历史成因的影响都被削弱到了最低,仅仅以艺术论英雄。艺术不能论胜负,但小金人只有一座,注定只有一个人能够赢得,这就是艺术和颁奖典礼的不同。
在今年的竞争之中,大卫-芬奇几乎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社交网络”这部作品本身可能不讨喜,因为太过与时俱进,因为太过犀利尖锐,因为太过尖酸刻薄,因为太过真实黑暗,对于老派保守的学院来说,想要说出一声“爱你”着实不容易;但没有人可以否认大卫-芬奇的出色。
作为导演,大卫展现出了强大的个人风格,凌厉而干净,深刻而厚重,残酷而睿智,整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感受到大卫的强烈气质,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不仅如此,大卫的功劳票也不容小觑,“七宗罪”、“搏击俱乐部”、“本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