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也没有据理力争的姿态,斩钉截铁地就下定了结论。
特拉维尔被噎了一下,瞥了塞斯一眼,然后又看了看乔纳森,顿时就明白了过来,乖乖地闭上了嘴巴,没有再继续争论。只是,那闪烁的眼神却泄露了他内心深处不以为然的真实想法。
不仅仅是特拉维尔,其实整个剧组的氛围都是如此。
在此之前,蓝礼的表演确实折服了所有人,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演技的力量;但奥斯卡落幕之后,关于蓝礼的新闻几乎销声匿迹,从风头正劲到跌落谷底,如此巨大的落差,就连旁观者都难免有些唏嘘,感叹“好莱坞真是日新月异”,更何况是当事者本人呢?
恰好,最近几天的拍摄出现了一些问题,蓝礼似乎遇到了一些瓶颈,倒不是拍摄出了问题,而是蓝礼在拍摄之间揣摩、沉淀、思考的时间拉长了。
以前蓝礼可能只需要十到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现在却需要翻倍,乃至三倍;当然,投入拍摄之后,蓝礼的表现依旧精彩,总是能够奉献不俗的演出。这正是因为如此,拍摄进度稍稍慢了一些,但依旧在计划范围之内。
整个剧组都在息息索索地讨论着,为蓝礼惋惜之余,却也难免觉得理所当然,毕竟“他才二十一岁而已,进入好莱坞才多久,这才是他第四部电影作品而已”。那些怜悯的、同情的、理解的、埋怨的眼神,无数不再。
就连“抗癌的我”剧组内部都是如此,可以想象此时好莱坞的主流心态了。
塞斯刚才的回答没有丝毫的犹豫,但内心深处却也是有些担忧。蓝礼真的太过年轻了,二十一岁,恰恰是冲动毛躁的年龄,情绪和心态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状态的波动在所难免。更何况,奥斯卡事件的来龙去脉,即使是塞斯也觉得心气不顺,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蓝礼会受到影响。
虽然说塞斯也是一名演员,但他对蓝礼的表演方式、节奏、内容等等都没有了解,自然不了解蓝礼现在的状态。他所看到的,和剧组其他工作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