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显然,剧本不仅仅如此,而是在那一片颓败和沧桑之中,在那一片无边无际的苦海之中,寻觅到了一丝希望。
如此简单却深奥的台词,如此复杂却细腻的情感,这对蓝礼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台词的基本功其实就在于练习,从节奏、断句、咬字、口音、语调、尾音等细节着手,赋予语句鲜活的生命力,呈现出话语背后的深意;但真正困难的部分还是在于将台词与人物、与剧情、与故事联系起来,产生共鸣,充沛的情感填充在词句的每一个缝隙和角落,进而使得角色变得立体起来。
刚才这场戏的台词,在正式投入表演之前,蓝礼反复揣摩了至少一百五十遍,细细地咀嚼着其中的情感。“厄舍府的倒塌”在欧洲可谓是闻名遐迩,艺术性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折射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状,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诗句用在不同场合以及不同人物身上,意思自然也不同。
蓝礼揣测出了七、八种不同的方案,最终选定了刚才那一种。最终投入表演的时候,蓝礼完完全全进入了状态,脑袋呈现出空灵,灵魂深处可以感受到与亨利的微微共振,表演的起承转合和分明层次都准确无误地掌控,那种得心应手、如臂使指的感觉着实妙不可言。
以方法派为基准,构思角色;以表现派为方式,演绎角色。这是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部作品的表演方式,蓝礼知道,这只能适用于“超脱”,得益于剧本的学院风格,这才得以成行,更换一部作品,这就行不通了。尽管如此,这一次的尝试还是再次让蓝礼窥见到了两种表演方式融合的一条潜在途径。
不过,正是因为表演如此投入、如此专注、如此顺遂,蓝礼也越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经验。
单纯以“超脱”的毕业考试来看,他确实达到了合格的标准;可在准备过程中,他却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和时间,将“勤能补拙”的奥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临场应变能力、角色理解能力、基本功发挥能力,都难以让人满意。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