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名单之中,富兰克林根据大家的推荐,制作出了一份“黑名单”。几天之后,这份名单就传遍了好莱坞,成为业内人士最为时髦的圣诞节礼物。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黑名单”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参与评选的人越来越多,今年的黑名单,参与评选的业内人士达到了五百人规模,这已经足够代表整个好莱坞的审美品位。这五百人会在圣诞节前,向富兰克林提供自己这一年里看过的最好剧本,富兰克林会根据得票高低,从中挑选出七十到一百部剧本,整理好作者的联系方式、所属经纪公司等资料,形成所谓的黑名单文档。
这一份黑名单非常受业内人士的欢迎。首先,它是由业内专业人士评选的,质量有足够保证;其次,整个名单不涉及商业利益,而且它不计较编剧的名气和地位,上榜的唯一要求就是至少得到六位业内人士的推荐。
目前为止,黑名单上淘出来的优秀剧本,包括了“女王”、“朱诺”、“充气娃娃之恋”、“国王的演讲”、“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社交网络”、“阳光小美女”、“在云端”、“斗士”;而在不远的未来,还出现了“逃离德黑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爆裂鼓手”、“内布拉斯加”、“狐狸猎手”、“美国狙击手”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安迪上次递交给蓝礼的“被解救的姜戈”,同样是黑名单上的作品。
由此就可以看出黑名单作品的价值了,虽然说成品质量还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基础的剧本方面,这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保障,尤其是对于讲究剧本的奥斯卡系艺术电影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仔细浏览黑名单,就可以发现,这上面的剧本大部分都不是大规模的电影,而是以人物内心情感为核心的剧本,换而言之,小成本、小投资、小制作、小格局的剧本占据了大半。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业电影的剧本是有固定套路的,三段式结构,起承转合以及高潮铺垫,乃至于小高潮的酝酿,这都是有模板的。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