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为故事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伤筋动骨,这就足以让电影成为一部优秀的商业作品。
所以,刚才蓝礼发表的观点,始终围绕着凯奇展开,也仅仅局限于凯奇。在一次又一次的时间重置之中,凯奇成长了,并且升华了,醒悟了,同时也转变了。这不会喧宾夺主,破坏电影的整体结构和节奏;却又不会流于表面,仅仅止步于爆米花的第一层味道,留下余味发酵的时间。与此同时,让角色和故事都变得更加饱满和立体起来。
上一世,“明日边缘”的节奏无比紧凑,不仅仅是全程毫无尿点,甚至没有给角色留下发展和转变的空间,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凯奇一个人身上;另一方面,汤姆-克鲁斯的制作团队也延续了一贯的制作套路,轻车熟路地打造出了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形象,欠缺新意。
在蓝礼看来,这制约了电影的更多可能。
按照蓝礼刚才的构想,在凯奇之外,剧本需要给其他角色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女主角之外,还需要凯奇和其他队友的更多互动,不仅仅是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爱情线,还有男主角和战友之间的友情线。
只有这样,队友和女主角的每一次死亡,对凯奇带来的影响才会凸显出来。进而呈现出凯奇的蜕变:大决战时选择团队合作,而不是单枪匹马,战争不是凭借一个人就可以力挽狂澜的,同样,也不是依靠一个人在幕后指手画脚就可以胜利的;而后最终的全军覆没,完成最后一块拼图,展现出凯奇从战争受益者到战争反对者的转变。
其实,这些构想不需要太多的情节,往往只是增添一两个镜头、或者一两个细节,简单到位,这对于商业电影来说就已经足够,足以勾勒出角色形象以及角色关系。可即使如此,在不影响整部电影的节奏之下,凯奇的戏份就势必要删减,达到更多的平衡——
汤姆-克鲁斯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一点的。即使汤姆点头,他的整个团队也不会同意。
但是,如果所有构思真的可以有效而正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