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真实而细腻地呈现出了亚当的心理层面变化,出众的剧情细节和优秀的人物关系,一点点地拼凑出癌症对生活的影响,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虚变实。观众所看到的,不是一段对抗疾病的励志故事,而是一段生活的真实倒影:每个人都在受困于自己的烦恼。
所有人都知道,哀伤和悲悼有五个阶段:否认,愤怒,争辩,消沉,接受。
但这只是心理学层面的文字而已,只有真正地发生、只有亲身地经历,才能感受到每一个阶段的重量,犹如牢笼一般,将每个人困在其中,无法挣脱。这也是威尔-里瑟尔整个剧本最出彩的部分。
里瑟尔在亚当的身边设置了这样几个角色: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心理医生,从亚当的身上,她学会了书本和现实的区别,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安排好的,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记录下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女友,这是亚当的故事,但她却沉浸在自己的悲伤、痛苦和挣扎之中,仿佛她才是世界的中心;过度关心而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母亲,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病症就好像让人不得不细心呵护的水晶,以至于将亚当推向了一个远离日常生活的无菌空间,困在原地。
还有,满不在乎、嬉笑怒骂的朋友,他假装着不在乎,假装着相安无事,假装着未来依旧存在着,但逃避到了最后,不得不面对时,内心的失落和挣扎却制造了血淋淋的伤口。
三个女性和一个男性。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了生活中的不同因素,继而与亚当发生了互动,将癌症对生活的影响方方面面讲述出来,最后汇集到了亚当的身上,让观众深刻而真实地感受到疾病的强大和凶狠,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亚当,他经历了哀伤的五个阶段:否认,争辩,消沉,愤怒,接受。也许不是心理学上的正常顺序,但生命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在产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远远……远远比人们想象力所能达到的极限还要更加汹涌。
观影结束时,每个人都不由开始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生活?这是电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