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小金人,欧洲三大电影节奖杯,这都不管用,一切都在剧院舞台上见分晓。
参加“太平洋战争”试镜的那个早晨,乔治和伊丽莎白曾经打电话给蓝礼,要求蓝礼回去伦敦,因为他们为蓝礼在“哈姆雷特”剧组里找到了一席之地。不过,即使是他们疏通了关系,将蓝礼安排进去,但他们也无法确保,到底是第一阵容、第二阵容还是第三阵容,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蓝礼的实力。
这就是伦敦西区,始终带着一股清高和骄傲的戏剧圈子。
“那么,约翰正在筹备的剧目……”解释完毕之后,蓝礼主动将话题拉了回来,“也是’悲惨世界’?”
派对之夜,约翰提起过他正在筹备“悲惨世界”和“彼得-潘”两套新剧目。蓝礼当时没有太过在意,想当然地认为“彼得-潘”重新登上舞台的可能性更大,但现在看来,反而是“悲惨世界”的筹备工作暂时领先。
仔细想想,却也不稀奇,在资金欠缺的情况下,“悲惨世界”这样名声响亮的剧目总是更加容易拉到赞助的。现在卡梅隆版本的“悲惨世界”依旧正在女王剧院上演,如果出现一套打对台的剧目,那势必是伦敦西区的热门话题,这也符合阿尔梅达剧院的一贯风格。
蓝礼之所以如此想,还是因为安迪。安迪迫不及待地赶来伦敦,显然就是做好了两手准备,同样是“悲惨世界”,一边是电影改编版本,一边是舞台剧重新编排版本,无论是哪一个版本,这都是值得参与的。
同样一部作品,模板套用在两种艺术形式之上,这是最为经济实惠又最为简单直接的作品挑选方案——百老汇剧目改编成为好莱坞电影时,选角导演往往会优先考量百老汇原版的演员,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现在,安迪也在试图复制这一模板。
“是的。”安迪点点头给予了肯定,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回想一下自己过去这几个月的忙碌,再看看蓝礼的怡然自得,时时刻刻挂在嘴角的笑容也不由多了一抹无奈,“蓝礼,我需要你和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