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表情没有变化,动作也没有变化,脑海里正在翻涌地思考着。
正如蓝礼所说,他不过二十二岁而已,在伦敦西区不可能拥有什么名望和口碑;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作为蓝礼的老家大本营,这里似乎也不是一潭死水,至少蓝礼的学院正统出身就值得注意。接下来,前往柏林之后,是不是可以稍稍利用一下呢?
暂时把思绪放在了一边,安迪重新看向了蓝礼,“那么,你对’悲惨世界’没有问题?”今晚前往阿尔梅达剧院观看戏剧,安迪主要就是为蓝礼争取一次试镜的机会,但现在看来,试镜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而表演实力的部分则交给蓝礼自己负责,安迪的工作重心顿时就发生了改变——他应该开始考虑柏林了。
“是的,试镜的工作就交给我吧。”蓝礼干脆地答应下来。
作为戏剧领域最经典的剧目之一,“悲惨世界”和“哈姆雷特”、“麦克白”等莎士比亚剧目有所不同,因为前者是音乐剧,对演员的考验从演技到唱功再到舞台表现力,这是全方位的;而莎士比亚剧目则是话剧,台词功底至关重要,尤其是莎士比亚那晦涩难懂、诗意盎然的十四行诗,绝对堪称终极考验。
但没有人可以否认,“悲惨世界”的表演难度和思想深度丝毫不逊色于莎士比亚,后续改编、翻拍、重制的难度就更是成倍增长。
伦敦西区之中,“悲惨世界”仅仅只有1985年的版本收获了奥利弗奖的认可,后来的几个版本都只是收获了最受观众欢迎奖的奖项,其他部门就连提名都拿不到;百老汇之中,1987年版本横扫千军,后续几个版本有褒有贬,2006年的版本赢得了三项提名,却空手而归。
编排“悲惨世界”不是一件难事,但改编出色、诠释出色、表现出色,却难于登天,因为1985年的伦敦西区版和1987年的百老汇版着实太过经典,无法超越。
对于演员们来说也是如此,表演经典角色,他们总是承担着更多压力——因为观众们对角色是如此熟悉,资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