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故事,将剧情流动的脉络呈现在观众面前,继而在观影结束之后带来震撼。”
朴实的语言,却丝毫没有掩饰迈克尔的激动,恰恰相反,这些质朴的文字反而透露出了他无与伦比的亢奋,甚至可以想象他在撰写上述文字时的眉飞色舞。
“但是,在我们进一步深入讨论霍尔之前,应该先讨论一下这部作品的另外一位核心人物:托尼-凯耶。
人们要么疯狂地喜欢这部作品,要么疯狂地厌恶这部作品。但无论是哪种观点,没有人可以否认,这部作品蕴含的情绪是如此沉重而尖锐,强大的能量蛮不讲理地打破观众的防线,狠狠地砸向心窝,无论是喜欢还是厌恶,刹那间都变得无比强烈而浓郁起来。
这恰恰也是凯耶的创作目的。在他以前的作品里,一贯如此,鲜血淋漓地将现实的残酷和癫狂展现在观众之中,甚至足以引起心理的强烈不适。不是视觉上的震撼,而是灵魂的重击。这一次,凯耶又做到了。
在教育系统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领域,但’超脱’却提出了第三个观点:社会教育。社会对教育的定位和引导,某种程度上是更加强大的力量,挤压家庭,挤压学校,进而挤压教师和学生,在庞大的社会机器之中,个人的力量无疑是渺小的——
电影里的角色们,每一个角色都正在试图反抗。但,他们的反抗却着实太过无力。电影的结局之中,凯耶给出了一个充满希望又充满苦涩的结局:
亨利和艾瑞卡重逢了,失去家人、一无所有的亨利和艾瑞卡互相依靠着彼此,亨利给了艾瑞卡一个未来,在艾瑞卡的身上种下了一颗教育的种子;但,学校却湮灭了,犹如倒塌的厄舍府。难道没有人因为这部作品而想起2009年的’末日危途’吗?”
迈克尔深入地对“超脱”展开了分析,再次对托尼的试验表示了称赞,随后话锋一转,又再次回到了蓝礼身上。
“在’超脱’这部作品身上,凯耶寄托了太多野心,而这些野心全部都落脚于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