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司礼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零三章 今之局面,系在东林大君(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父亲的名声。

    东林党人搏取名声的手段,可是世人想都想不到的。

    良臣前世那些公知的手段,在东林党面前,真是小巫见大巫。说他们是东林的徒子徒孙都算高抬了。

    可能魏公公不该这样想,或许人孙尚书真的心胸宽广,就喜欢把女儿随便嫁给一农夫。但他心性黑暗,这个怀疑种下了,就愈发坚定。

    如果孙丕扬真如他所想那般,那显然这位尚书大人是个很可怕的人。

    可怕到,做官数十年,除了搏取的好名声外,就没干过正事。

    唯一的发明,可能就是借着公正公平的名义,弄个抽签派官。

    当然,魏公公如果想错了,孙尚书就真的是圣贤之人了。

    几日之后,又有消息传来,这位近乎圣贤的尚书大人向皇帝举荐若干大贤,计有沈鲤、吕坤、郭正域、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于玉立、高攀龙等二十八人。

    无一不是东林党。

    万历将这举荐书留中了。

    换作魏公公,恐怕也得留中。

    自汤宾尹宣党大败之后,朝中“群情益奋”。

    齐、楚、浙、昆四党人都自危,四党在朝官员和东林吵闹不休,不断上疏,指责孙丕扬不树人专树党,要求重察。

    “重察也是孙老大人主持,与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有何区别?”魏公公哑然失笑,站在船头负手良久,转而来到案桌前,挥毫提笔。

    “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今之局面,非倒东林大君不可。”

    于朝堂争斗,争得再凶,内阁有叶向高,吏部有孙丕扬,都察院有东林群众,争到最后,除非万历下场,否则四党必失。

    两世为人的经验告诉魏公公,围魏要救赵,转移焦点放哪朝都不过时。

    什么人才能让东林紧张呢。

    他们的精神领袖、东林大君顾宪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