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司礼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接收(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远了。

    根据停战协定,宁边和义州的十年赋税将用以补充大明在战争中的损失,因而魏公公在协定书签署之后便迅速带员前往二城接收了。

    接收队伍除皇军将士外,还有大批协安会成员,车队连绵十数里,甚是壮观。为了有效落实魏公公关于尽快接收的指示,朴正泰积极动员亲朋好友百人北上接收。

    因为,根据魏公公的最新指示精神,他老人家急于回国向天子汇报,因此需要大量“现金”,那么一些短时间内不好作价的东西就可以低价出售。如此一来,接收大有好处。

    只有一个地方,魏公公明确表示只能由大明皇帝亲军亲自接收,协会安不可沾边。

    这个地方就是端川银矿。

    宁边和义州可不同镜城那个穷地方,着实算是有钱有油水的。根据协定,二城所有赋税都被移交,城内官府的产业也要移交,自是成了协安会接收大员们眼里的香饽饽。甚至于平壤那里有些消息灵通的官吏也私下派人和协安会搭上关系,只为能从接收好事中分一杯羹。

    总之,停战线以北诸郡县的士绅官吏,凡是和大明皇军、协安军搭上关系的,又或是在协安会任职的,那是争先恐后去接收,生怕晚了肥水流走。

    至于如何发展当地经济,恢复民生之类的,协安会现在也是不考虑的。他们也实在是没法子,不把大明亲使送走,又谈何地方维持呢。

    汉城那边也急着让明使滚蛋,上面想,下面想,这接收的事肯定就风风火火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