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之动力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 因由(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看着梁远的嘴角隐含笑意,孙卓霖以为梁远彻底弄明白了麦道主动上门的意思,轻笑着继续说道:“所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八十年代初,波音和麦道争斗得如火如荼,在全球航空工业界各施手段合纵连横,那会连改开不久的共和国都差点跟着倒霉。”

    “这话怎么说?”难得有听到波音,麦道这等规模大公司古老八卦的时候,梁远自然好奇心高涨。

    “那会正赶上共和国生产的d82客机申请faa适航许可,作为麦道一直以来的老对手,波音自然对麦道的心思知之甚深……。”孙卓霖在波音高层任职多年,对波音的种种内幕自是信手拈来。

    当时的波音在美国舆论界大放谣言,说麦道的生产线转移中国成本降低之旅彻底失败,共和国吴淞厂为麦道所造的雷达整流罩、客机尾门等部件都丢在长滩的废弃件仓库里。

    既然中国连合格的零部件都造不了,波音言下之意就是送审的d82客机压根就是美国原产,麦道为了》 股市利益勾结中国造假。

    毕竟一旦麦道的降低成本计划露出曙光,对于当时疲软的麦道股票绝对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搞不好麦道就此翻身也未可知。

    “波音同共和国西飞合作失败,当然也不希望麦道能借力于中国市场,只要中国生产的产品不能通过faa的认证,麦道的十年谋划自然尽数付之东流。为了打击麦道,波音动用自身的影响力在faa的适航认证上重重设卡,最后还是当时时任麦道中华区总裁的岳昆波,通过白宫高级顾问把门路走到里根总统头上,中国产的d82才得以成功通过faa的适航认证。”

    “大少,这次麦道主动和我们接触,找上门的麦道代表就是岳昆波。”

    还未等梁远答话,梁海平忽然问道:“孙总,你看这个岳昆波能否挖到商飞来?”

    “海平目光真是敏锐,自七十年代起。岳昆波就一直在亚洲工作。先不说其对亚洲地区所有营运中的航空公司了如指掌,麦道在共和国的合作项目也是此人一手促成,如果真能说动其到商飞工作,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我们的大助力。”孙卓霖点头说道。

    “大少应该知道。虽然国内改开已经接近十年。不过受多年冷战影响很多领域依旧讲究政治挂帅。对外联络上磕绊不断,特别是客机这种高端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更是如此,麦道同共和国之间的合作若非有岳昆波在期中全力调和。能否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还在两可。”

    “听老孙这么说,这人还算念旧,只要锄头使得好,这个墙角倒是值得一刨。”梁远笑着说道。

    在八十年代,对待共和国的态度上,海外华侨大部分可以分为两类,中立、仇恨,真正抱有亲善态度的,早在数十年前就回去建设新中国了,就算当时因缘错过也是少数而已。

    岳昆波的所作所为虽然是基于麦道立场的双赢,不过在彼时的华侨堆里已经很优秀了,在后世,连李同学之类的嘴炮流都能算上爱国,岳昆波完全可以称作表率。

    “麦道找上门,应该是对bb还有着什么想法,b宇航现在完全可以称之为联邦德国的企业,而有我们在中间做缓冲,麦道可以光明正大的弄出类似当年的那种提议,只要能勾引德国人成功,根本不用考虑英、法在其中搅局。”梁远沉吟着说道。

    “b宇航我们出资六亿美元,bb出资六亿美元,联邦德国政府的贷款至少也有六亿,眼下bb和英国肖特谈得热火朝天,一旦bb收购肖特成功,英国政府对肖特航空的注资至少也有六亿美元,这么算来bb短时间内可以影响掌控的资金最少都能超过二十四亿美元。”梁远用手指轻轻敲着身边的沙发扶手。

    “若是再压榨一下英、德两国政府,凑到三十亿美元也不是什么难事,眼下全球航空工业界手中随时能拿出这等金额的财主可是不多呢,难怪老周说我们是麦道的救命稻草。”

    “大少果然一点就通。”周远航伸出大拇指晃了晃。

    “前些时《国际航空工业》上的文章,麦道新开发的d11三发宽体客机首飞后麻烦不断,虽说不会影响交付使用的日期,不过就麦道目前所发布的千公里座的油耗来说不太乐观,波音正在推动es的条款改革,以便使双发结构的大型客机具备越洋飞行的资格。”

    “虽然麦道全力阻止此事,不过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和各大航空公司推波助澜es的条款改革最迟明年也会通过,对于d11来说这将是一个无比糟糕的消息……。”看着梁海平还有些迷糊,周远航仔细解释着麦道来访的真正意图。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