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四零章 我只想仰天长啸(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现阶段,一百五十名海军留学生中,包括总兵丁汝昌,都还远不够能力坐这个级别的舰长的位子,所以,我的新生的海军,加油啊!

    看着这个阵容,关卓凡想,俺的海军,差不多成了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了嘛。

    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不过不是军人:毕夏普,原“哈兰德和沃尔夫”造船厂副总工程师,出任福州船政局“总办”——相当于总经理。

    这个“哈兰德和沃尔夫”造船厂,就是原时空出品“泰坦尼克号”的那一家了。

    最后,关卓凡在英国人的长长的名单中,发现了一个名字:Langwilliamm,中文翻成了“朗威利”。

    好熟悉的一个名字啊,“朗威利”,呃,不会是“琅威理”吧?

    再看他的简历……曾在“阿思本舰队”服役——我靠,真的是“琅威理”啊。

    琅威理,原时空的北洋水师“总教习”。

    此时的琅威理,年仅二十二岁。

    关卓凡笑了:小琅同学,幸会。

    关卓凡一身美军军服,和走下舷梯的乔百伦、海曼奇、柯烈福、狄克多、毕夏普、大爱德华、小爱德华等人,一一互礼致意,到了丁汝昌的时候,先互行军礼——这是事前关卓凡电报中吩咐过的。送海军旗到香港的时候,又叫人亲口叮嘱了一遍。

    礼毕,关卓凡给了激动得满面通红的丁总兵一个大大的拥抱。

    热情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关贝子登上了“翁贝托国王号”——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舰上诸事物,许多都给关卓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排在第一位的,不是那一门又一门的巨炮。而是——干净。

    在茫茫大洋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崭新的柚木甲板还是铮亮铮亮的,纤尘不染。

    一点都不夸张,真的是“纤尘不染”——关卓凡蹲下来,用手在甲板上抹了一把,抬起手来。白手套干干净净。

    旁边的乔百伦、海奇曼等英国高级军官,互相交换了一个微带讶异的眼色。

    关卓凡知道,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条例,每天一大早,天还没亮,舰上当班的水手,就要起来洗刷甲板。洗刷干净之后。要用一种叫做“书本石”的长方形浮石进行打磨,必须打磨到每一块木板都铮光发亮为止。

    至于怎么样才叫“合格”,标准是很变态的:值星的士官会脱掉鞋子,换上一对崭新的白袜子,在甲板上从头到尾走一遍。如果他这一趟走下来,袜底变颜色了,那么整个甲板都要重新清洗。

    这个活计,轩军的海军留学生们每天都要做。包括丁汝昌——只要是“学生”的身份,不管什么级别,都要做这个事情,不容一丝假借。

    再看其他的细节:舰上能够见到的金属件的表面都打磨的发亮,看不出海水和盐雾侵蚀的痕迹。这个时代是没有不锈钢的,这些,全靠水手们每天一遍遍无休止地打磨。

    所有的缆绳都盘得整整齐齐。每一个水手结都打得一丝不苟。

    关卓凡心中感叹: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为什么无敌于天下?答案就在这里:最严格的纪律,最严谨的作业,使军舰这种庞大、复杂、精密的机器,最高效率地运转。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原时空,北洋舰队的覆没,说一千,道一万,根子就在这里。琅威理去职,绷紧的弦立刻松了,未被真正改造掉的散漫底子浮了上来,什么都开始变形。就像一架机器,所有的螺丝钉都开始生锈、发松,只能勉强低速运转,强力加之,立刻散架。

    关卓凡终于开始“爱抚”他的“又粗又长”的大炮,但重点不是闪闪发亮的炮身,而是炮口和轮轴。炮口内没有任何锈迹;摸到轮轴,抬起手来,白手套脏了,上面是黄色的油腻。

    但关卓凡却满意地笑了:这是润滑油,大炮的每一个组件都精心地保养着。

    乔百伦等人愈来愈是惊讶。看关卓凡的举止,竟是对海军和舰艇颇识关窍的样子,可是,这位亲王殿下,难道不是一位著名的陆军将领吗?

    英国是没有“贝子”这种封爵的,既然关卓凡的爵位在公爵之上,英国人想当然地以为就是“亲王”了。

    关卓凡进入火炮甲板,只见大炮和大炮之间,都设一张长长的条桌,一端固定在舱壁上,一端用铁件吊在天花上;长桌两边,各有一条长凳,一端也是固定在舱壁上,另一端用铁件固定在地面上。

    舱壁上还有一个橱柜。

    关卓凡明白了:这是士兵们平时用餐的地方。问身边的乔百伦,乔少将彬彬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