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章 涵虚之时,望蟾之日(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火焚之,只留下了一个地基。

    至于此楼名字还是“涵虚”,没有改回“望蟾”,原因有二:

    一来,关卓凡以此表示对他穿越而来的那个时空的尊重。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现在还是一个“涵虚”的时期,还没到“望蟾”的时候。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然后才能谈及其余。用后世某公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韬光养晦”。

    待到“望蟾”之时,我会让它名副其实的。

    “涵虚楼”的“顶子”,和原时空的“涵虚堂”仿佛,也是“两卷殿”,就是有两个屋顶,一大一小,都是卷棚歇山式。

    草木掩映之中,远看不觉其异,但走近了,慈禧便看出这座“涵虚楼”与众不同之处了。

    这是一坐“中西合璧”的建筑。

    “帽子”是中式的,但“身子”,却是洋式的。

    有了天津官港行宫的“底儿”,御姐一眼便看出,这座“涵虚楼”,是砖石结构,不是砖木结构。还有,窗户十分阔大,透过明亮的玻璃,看得见窗子后边儿挂着的天鹅绒帘子,镶着样式繁复的花边。

    再看细一点——窗棂,嗯,有仙桃、葫芦、石榴、扇瓶、卍字等等样式。咦?却是一水儿的“中式”。只是——似乎都做了某些变化,比平常所见,要简洁、洗练许多。

    哟,就连窗户,也是“中西合璧”的。

    进入“涵虚楼”,御姐眼睛大大一亮,其余先不说,对着昆明湖的那一面,一水儿的落地长窗,透过造型优美的窗棂,湖光水色,尽入楼中。

    推“窗”而出,外面是一个极大的露台。极目远眺,对面的万寿山,隔着淼淼湖水,遥遥相对。现在,万寿山上,布满了手脚架,想象一下,完工之后,一山苍翠,琼楼处处,朱甍点点,那是什么风光?

    由不得不心移神摇。

    走到露台边缘,扶栏低首,却是微微一惊:下面居然是一片峭壁。

    可是,峭壁上的石头,形容怎么如此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