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先叹了口气,再掉了句文:“诚哉斯言!”
银号的“例规”,和京城大小衙门、六部司官书办,互有来往,捐官,请诰封,都由银号们经手;应入官的银钱,都由银号代缴这都过了明路了。
除此之外,“阎王好当。小鬼难缠”,拿吏部来说,一个官员,初仕分发,领凭赴任,升迁调补,议叙保案,处分褒奖,京察外察,守制终养。出继入籍,封恤恩荫从入仕到出缺,生前身后,可以不认识堂官。可以不同司官照面,但每走一步,都要和书吏打交道。
每过一个关节,书吏都会有所需索,欲壑不填,便可以找出种种理由。压住公事,挑剔迁延。
堂官多由翰林出身,部务不熟,有的堂官,到部之前,一条本部的规例都不晓得,也是有的,本朝又素有“事必援例,必检成案”之惯例,因此,堂官就算对书吏捣鬼心知肚明,也无如其何。
许多书吏因而殷富,其中佼佼者,豪奢之处,可以比拟王侯巨商。北京城有“东富西贵”之说,所谓“东富”,指的就是书吏多聚居于正阳门东和崇文门外,豪宅连片,行人侧目。
书吏们讲斤头,谈价钱,收贿款,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通过特定的银号。
万掌柜的“万通恒”,和杨书办、“毛尖儿”两个,都有极密切的往来。
“汗三爷”试探着问了句:“这……就再也没有法子了?”
杨书办摇了摇头:“唉,口子开了,再去堵,难了!”
顿了一顿,说道:“我们私底下商量,唯一的法子,是说‘调置司’如此搞法,堵了‘正途出身’上进的路子,鼓动几个都老爷,上折子,请撤‘调置司’,哪怕大伙儿凑一凑,花上十万八万银子呢?可是,也难!”
琦佑眼睛一亮:“‘买参’?路子不错啊,难在哪里呢?”
“现在的言路,不比从前了!这姓关的,确实是有手腕,软硬兼施,翰、詹、科、道,都服帖多了,就连倭中堂,都不大说话了!你看,宗室银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