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五七章 天下第一戒(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致天下人心不安,为今釜底抽薪之计……”

    “对,对!”这一次,慈安的反应很快,甚至打断了曹毓瑛的话,“关键还是‘他’得快回来——‘他’一回来,就什么‘浮言’也没有了!”

    顿了一顿,“嗯,一会儿你们几位,就赶紧去朝内北小街吧!那两份东西——西征大军的檄文,还有给俄罗斯的照会,我就不看了——反正也看不大明白,还浪费辰光!他说行,就行了!”

    呃……

    “是。”

    “是。”

    “启禀母后皇太后,”文祥说道,“有一个事儿,臣等要请旨,并面禀轩亲王施行。”

    “什么事儿呀?”

    “大行皇帝的庙号和谥号,”文祥说道,“既然已经定了下来,臣等请懿旨,尽早公诸天下。”

    慈安并没有意识到,大行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公诸天下”意味着什么,说道:“好啊,什么时候‘明发’,你们和他定就好了。”

    呃,显然的,母后皇太后尚未解其中深意。

    文祥先说了声“是”,然后说道:“回母后皇太后,大行皇帝的庙号,一经明发,即谓大行皇帝可入祀太庙;谥号明发,即谓已对大行皇帝盖棺定论,庙、谥公诸天下,即谓天下:大统之传承,已经完成了。”

    慈安呆了一小会儿,突然明白过来了,不由得“啊”了一声。

    “你是说,嗣皇帝……”

    “是,”文祥郑重说道,“彼时,天命当已有归。”

    “臣等皆以文祥之言为然!”曹毓瑛、许庚身、郭嵩焘三人齐声说道,“伏乞母后皇太后嘉纳!”

    慈安被曹、许、郭的话点醒了,又轻轻的“啊”了一声——她明白了文祥做如是说的另一层深意了。

    和曹、许、郭的反应是一样的,慈安的整张面庞,都似乎放出光来,她用极欣慰的眼光看着文祥:“好,我明白了——就这么办吧!”

    “是!”四位大军机齐声说道,“谨遵母后皇太后懿旨!”

    *

    *

    回到军机处,先草拟给李鸿章和瑞麟的复旨——这个是直接寄给督抚的“廷寄”,不经内阁“明发”。旨稿上呈母后皇太后御览之后,用军机处银印,交兵部捷报处发递。

    公文之上,加注“六百里”——这本是指每日的行程,有“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六百里加紧”和“八百里加紧”几种名目,其中,“六百里加紧”和“八百里加紧”,只在军情紧急之时使用。

    不过,武汉也好,广州也罢,现在都已通了电报,这个每日行程的名目,于武汉和广州而言,其实已没有意义了。可是,这个“每日行程”,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废除,因为还有许多地方未通电报,发往这些地方的公文,还是得依靠驿马传递。

    于是,对于已经通了电报的地方,“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六百里加紧”和“八百里加紧”,就演变成一种表示公文重要等级的标识了。

    “六百里加紧”和“八百里加紧”,只在军情紧急之时使用,发给李鸿章、瑞麟的廷寄加注的“六百里”,在承平之时,算是最高的一等了。

    处理过两份廷寄,四位大军机立即出宫,往朝内北小街而来。

    没有想到的是,兴冲冲的赶到了轩亲王府,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不是轩亲王“不纳”,而是……呃,他老人家不在家。

    轩王府的“门上”,是这样子说的:“回各位大人的话,王爷不在府上,今儿一大早,天还没大亮——也就是刚刚开城门的时候,王爷就出门儿了。”

    四位大军机一起愕然。

    “王爷有没有说去哪里?”

    “有,去西山——王爷说,去那儿透透气儿。”

    透透气儿?

    “西山?王爷有没有交代,他是随便逛逛呢,还是……具体什么地方?”

    “呃,这就不大好说了……”

    顿了顿,“哦,王爷好像提过,他要到戒台寺去看一看。”

    戒台寺?

    “王爷有没有说过,什么时候回来呀?”

    “这个倒是没有,不过……呃,也没有说要在西山过夜——我想,总在城门关闭之前,就该回来了吧?”

    你想?哼。

    “各位大人,这个,要不要……里面奉茶?”

    “不必了。”

    几位大军机,走开几步,围在一起,他们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