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三七章 天子,天灯,天光(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个似乎非常严重的问题

    皇帝的腰身,隐约可见了。

    正常的旗装,直上直下,是没有腰身的。

    这就是前文提到的,因为大氅的遮掩,跪迎的王公大臣们没有发现的那个“微妙而重大的变化”。

    有些事儿,慈安心里头是担心的,但有些话,既不能当着太监、宫女的面儿说,也不好当着皇帝的面儿说,只好暂时将“旗装”的话头打住了。

    “这件首饰,倒是好看,”她看着皇帝发髻上的那只闪闪发亮的“王冠”,有些好奇的问道,“不过,这个发髻,不用簪子,不用扁方,就靠这么一件首饰箍着,牢靠么?”

    “回皇额娘,”皇帝笑着摸了摸自己的发髻,“并不是只靠这只‘发箍’箍着的,里头还有好多花样,也挺麻烦的,等皇额娘什么时候得闲了,我叫翠儿解了开来,重新结一次,给皇额娘瞅瞅。”

    “行,”慈安微笑着说道,“那我就等着开眼界了。”

    *

    从钟粹宫出来,皇帝就该临御自个儿的寝宫了。

    这是皇帝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临御乾清宫,隆重其事,不能走侧门,銮驾沿着来路,走过一整条东一长街,过日精门乾清宫的东门而不入,出内左门入天街,右转,到了乾清门前。

    乾清门左、中、右门皆洞开,銮驾自中门入,通过一条又长又宽、台基高达数尺的御道,御辇抬上丹陛,最后到达乾清宫前的露台,停了下来。

    乾清宫总管太监黄玉敬,早已率领乾清宫一众执事,在露台上跪候了。

    皇帝下了辇,待太监、宫女行过了礼,虚抬了抬手,微笑说道:“都起来吧。”

    这个虚抬手的动作,对于九五至尊的皇帝来说,算是个相当客气的表示了,通常情况下,只有王公重臣才会得到这样子的“礼遇”,因此,黄玉敬拉长了公鸭嗓子,高声说道:“奴才谢皇上的恩典!”领着一众太监、宫女,又磕了一个头,才站起身来。

    皇帝没有马上进入正殿的意思,转过了身,从露台上望了出去,美丽的脸庞上,露出了一种少见的淡淡的感慨和怅然的神色。

    关卓凡微笑说道:“是不是想起了家宴的情形?”

    皇帝转过头,眼睛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是啊!你怎么晓得……”

    话说了半句,打住了,眼波流转,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充溢了心胸,真正是……知我者莫过于夫君啊!

    嗯,那么,皇夫何以知皇帝呢?

    因为,皇夫晓得,皇帝对于乾清宫的记忆和印象,和“家宴”二字,几乎是划了等号的。

    乾清宫虽然属于内廷的范畴,但是,既然文宗、穆宗皆不以其为寝宫,乾清宫就只剩下举行仪典、召开重大国是会议以及皇家秘书处上书房、南书房办公的功能了。

    因此,作为公主,一年之内,只有两次机会进入乾清宫,两次都是皇帝举行家宴一次是除夕家宴,一次是万寿家宴。

    不过,这个“家宴”,并不是后世清宫剧描述的那个样子:皇帝之下,皇后、妃嫔和王爷们,济济一堂,或者眉来眼去,或者话里藏着骨头,你扔给我,我掷给你。男女有别,皇帝的老婆们,绝不可能和成年的雄性皇室成员一块儿吃饭的都哪儿跟哪儿嘛!

    真实的情况是,除夕的“家宴”,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宴”,皇帝之下,出席的成员,仅限于皇后、妃嫔和未成年的皇子、皇女。

    万寿的“家宴”,情形仿佛。

    皇帝和宗室亲藩,过年期间,也会举行私人性质的“曲宴”,不过,这个“曲宴”,不载于《大清会典》,更不会有女性成员出席,一般情况下,这种宗室亲藩参加的“曲宴”,会等过了元旦,放在大年初二或者初三。

    “小的时候,”皇帝说道,“特别盼着过年,也特别盼着皇阿玛万寿,倒不为别的,只为了一年之中,只有这两次,能够正正经经的和皇阿玛一块儿吃顿饭。”

    其实,文宗在永和宫传膳的时候也很多,不过,“陪膳”的,只有丽妃,没有丽妞儿。如果皇上在永和宫“留膳”,则大公主一定要被带了开去,由嬷嬷或者宫女陪着,自己一个人用膳。

    “对,”关卓凡点了点头,“团圆饭。”

    “是啊,团圆饭!”

    皇帝的眼睛,亮晶晶的,“拿除夕的家宴来说吧”

    顿了顿,“打腊月二十四开始,乾清宫这儿,就要安设‘万寿天灯’了”

    她一边儿说,一边儿小幅度的比划着,“从一进乾清门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