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我的执念,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陛下圣明!”阿礼国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这是为将来的进一步的行动制造舆论!”

    “将来的进一步的行动”女王说道,“你是说推翻《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是!”阿礼国说道,“如果不想恢复失地,关亲王又何必做如是说?可是,叫北极熊吐出已吞进肚子里的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除了战争大规模的战争,还有第二条路可走吗?”

    “嗯……”

    女王凝神思索片刻,点了点头,“爵士,你的分析有道理那么,关亲王亲口向你承认了相关的计划了吗?”

    “这倒还没有他就有相关的计划,目下,也不会对我透露的。”

    顿了顿,阿礼国加重了语气,“目下,中、英两国的关系,还没有到那个份儿上。”

    您如果肯把女儿嫁给他,中、英两国的关系,就“到了那个份儿上”啦。

    女王没搭理阿礼国露骨的暗示,“那么,有没有什么其他的……迹象,可为佐证,中国人确有这方面的计划呢?”

    阿礼国响亮的答了声,“有!”

    顿了顿,“陛下,您晓得的,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他们公开的规划,称之为‘两纵两横’‘纵’指南北向的铁路,‘横’是东西向的我得到非常可靠的消息,其中的一‘横’,将大幅西展,从首都北京,一直修到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

    “哦?”

    “陛下,我得向您强调一下这条‘京乌线’的长度最保守的估计,也在三千五百公里之上!”

    女王大吃一惊,“三千五百公里?这不是……赶上美国的太平洋铁路了吗?”

    “犹有过之!”

    顿了顿,阿礼国继续说道,“陛下,我还想再强调一个事实‘京乌线’不是一个长期的规划,而是一个进行中的工程事实上,‘京乌线’的规划,并没有正式公布,但这条铁路的东段,却已经开始动工了!”

    “啊……”

    “除了惊人的长度,”阿礼国说道,“考虑到中国西北部、尤其是新疆的复杂的地形、地貌戈壁、沙漠……以及愈来愈高的海拔,‘京乌线’竣工之后,将是不亚于太平洋铁路的世界奇迹!”

    “我很好奇,”女王用困惑的语气说道,“修这条铁路的钱,从哪里来呢?中国政府的财政”

    “陛下,事实上,我也很好奇,”阿礼国说道,“太平洋铁路主要依靠债完成集资,中国政府并没有单独为‘京乌线’发行过债他们之前发售的国债中,应该不包括‘京乌线’这个项目。”

    顿了顿,“不过,我们都承认,中国拥有巨大的、难以估量的潜力,只要他们像现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和建设,不论是市场、技术还是资金,他们都不会匮乏的。”

    “嗯。”

    “不过,”阿礼国说道,“如果就‘京乌线’本身来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单算经济账,这条铁路,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收到合理回报的投资项目。”

    顿了顿,“中国的西北,广袤而贫瘠,也没听说蕴含着什么丰富的矿产,单靠铁路本身的收益,真不晓得,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投资?”

    “‘两纵两横’其余的线路,经过的地区,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皆有可预期的合理的回报率,唯有‘京乌线’例外!正常情况下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项目,无论如何,不应该放在‘一期工程’中啊!

    “你的意思是”女王说道,“中国修筑‘京乌线’,一定是有重大的……战略目的?”

    “是的,陛下,”阿礼国说道,“而且,我们还可以说的再直白一点军事目的!”

    “这个目的……就是那‘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一点不错!”阿礼国说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给出更加合理的解释吗?”

    “可是……”

    顿了一顿,女王微微的摇了摇头,“这个账,还真不大好算‘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和‘三千五百公里’,哪个的价值,更加高一些?为了收回前者,竟然肯支付后者这样的高昂的成本?”

    “陛下,第一,‘三千五百公里’,不能仅仅视作收回‘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成本,至少,‘京乌线’的东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铁路行经的山西省,富集煤矿,而煤,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可是意义重大。”

    “第二,这条铁路,对于中国控制和治理大规模叛乱刚刚平息下去的西北地区,具有重大价值。”

    “第三,我们和中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