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二章 贝阙珠宫,八面来风,人心骀荡(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是说,”慈安说道,“去正殿也好,去听戏也好,去坐船也好,抬一抬脚就到了,根本用不着轿辇什么的了?”

    “是!”

    “这可真正是方便了!”慈安笑着说道,“对我这种懒人来说,真正是太合适了!”

    这句话关卓凡就不好“是”了,不然,岂非同意母后皇太后是个“懒人”了?

    他微微一笑,说道:“玉澜堂‘四通八达’,这种格局,算是‘穿堂殿’——”

    顿了顿,“除了方便之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八面来风’——盛夏之时,分外凉爽!当然,太后若在颐和园过冬的话,也不会更冷——关上门就是了。”

    “对,对!”

    “另外,”关卓凡说道,“请两位皇太后留意——”

    一边儿说着,一边儿示意两位皇太后看向正殿,“玉澜堂面阔五间,边儿上的两间,都是前后开门的,天儿热的时候,前边儿、后边儿的门都打开了,南北对流,玉澜门进来的风,能一直吹到宜芸馆去!”

    这话说的,不仅玉澜堂的主人母后皇太后,就连圣母皇太后和皇帝,甚至随侍的宫女、太监,听在耳中,都觉得浑身舒爽——虽然眼下还是初春,却真好像身处炎炎夏日,湖风浩荡,穿堂而过,遍体生凉了!

    这个时代的贵人,都是怕热不怕冷的。冬天,有地龙、火盆、薰笼,外头再怎么大雪纷飞,屋里头也是暖洋洋的;出门儿呢,有大毛的衣裳,毛料的斗篷,以及手炉、暖手筒什么的,车轿里再摆上脚炉,怎么也冻不着。

    到了夏天,贵人们的优势,可就没那么大了,有时候,甚至还不如普通人家——老百姓热了,男人可以光了膀子,只穿一条大裤衩;女人呢,在自己家里,也可以只穿一件小褂。

    贵人们可就不行了,什么时候,都得“衣冠整齐”,男人们不去说了,出一次门,上一次朝,个个汗湿袍褂;女人们呢,就算在自己的闺房里,也不能露胳膊露腿,就是领口的纽子,也不能随意解开。

    所以,关卓凡吹嘘的“八面来风”,简直就吹进了女听众们的心坎儿里了。

    进入正殿,慈安轻轻的“咦”了一声,语气中透着意外,“好轩敞啊!”

    玉澜堂面阔五间,关卓凡方才说了,边儿上的两间,前后开门,如此一来,这两间其实就变成了连接东、西耳房的“过道房”,则玉澜堂的主体,便只剩下了三间——不过三间的面阔,怎么会感觉如此轩敞呢?

    关卓凡晓得慈安疑惑什么,“回太后,玉澜堂前、后皆出抱厦,面阔皆为三间,相当于将玉澜堂向前、向后各扩了一倍,因此,也就比较轩敞了。”

    慈安仔细一想,果然如此,笑着说道,“原来如此!其实在外头的时候,都看见抱厦了——我还真是不会想事儿!”

    明间设宝座,宝座后头的屏风,和仁寿殿宝座后的屏风一样,也是“亮闪闪”的——虽不是镜子,却也是玻璃,且是双层的玻璃,上绘山水湖石花鸟,玻璃反光,观赏之时,波光流动,屏风上的云、水,好像也在流动,花儿、鸟儿,更加是像活过来了似的,慈安很是啧啧赞叹了一番。

    宝座两旁的柱子,悬着一对楹联:曙色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中。

    慈安默念了一遍,转过头,对关卓凡说道:“这两句话,我不大晓得是什么意思——可是,嗯,感觉这个意思……挺好的!”

    关卓凡尬笑了一下,“是!”

    心里却说:老子疏忽了——这两句话,其实不适合挂在这里,得寻个由头,换过一对楹联才好。

    玉澜堂的楹联,大都是照着清漪园留下来的资料“复刻”的,包括这个“曙色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中”——这两句诗,其实是拿来吹捧皇帝勤政的:曙色渐分,天色还早,皇帝就上早朝啦。

    清漪园时期,玉澜堂是高宗的书房,挂这样的一副楹联,自然是合适的,现在的玉澜堂,可是撤帘之后的皇太后的寝宫,再挂这个,就不合适了。

    再往两边儿看。

    西次间——西暖阁为寝室,东次间——东暖阁为起居室;穿过“过道房”,西耳房为浴室,东耳房为餐室。

    虽然皇后、皇太后一路做了过来,但是,慈安还从来没有住过功能区分如此分明的房子,尤其是浴室——

    全瓷浴缸,抽水马桶,水磨青石的盥洗台,黄铜起花的水龙头,同她在天津官港住过的“行宫”,一模一样。

    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就是官港“行宫”的浴室,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