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圣上的罢?”</p>
</p>
朱高炽想了一会儿,微微点头道:“至少在俺与高煦之间,大舅不可能是高煦的人。他以前只是不愿跪俺们北平的亲戚,心气儿高,忠诚品行倒肯定没问题。”</p>
</p>
张氏道:“圣上,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后宫不懂军国大事的,太祖皇帝也严禁后宫干政,您听听就行了,不必当真。圣上主要还得多听听忠臣们怎么说。</p>
</p>
不过有些朝臣主张的事,并不一定是为了国家社稷;只有那些一直维护圣上的忠臣,金忠袁珙还有东宫几个人,所言之事才值得信赖。”</p>
</p>
“皇后还是那么识大体。”朱高炽道,“此次决策,着实非同小可,俺不敢轻率。”</p>
</p>
他又严肃地说道:“如果做对了,叛军便会土崩瓦解;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薛禄之败,已影响了官军的威势,如果朝廷官军再次大败,叫那些隔岸观火的墙头草怎么看朝廷?</p>
</p>
气势、信心,非常重要!”</p>
</p>
张氏听罢神情一凛,沉默了一会儿,小心问道:“徐辉祖……和张辅,并非浪得虚名的误国之臣罢?”</p>
</p>
朱高炽道:“当然不是!此二人皆在战阵上、用军功展现了其将才。他们的主张大相径庭,乃因大略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做成了的事、就算是对的。</p>
</p>
想当年俺镇守北平,面临重兵压境,父皇却把大军掉到大宁去了;此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