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星爸爸宝贝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零六章 庆功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元旦期间国内上映的电影,好莱坞大片《烈火英豪》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在票房上可谓是一骑绝尘,5天时间拿下了37亿的票房。

    这也证明了好莱坞影片在国内的号召力,尽管近年来国产电影大举崛起,呈现出分庭抗礼的气势,但是想要实现超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想再爱你一次》以101亿的票房屈居次席,这部国产青春爱情片的票房走势相当健康稳定,没有大爆但捞回成本实现盈利成为定局。

    这也证明了该类型国产片拥有着相当广泛的观影人群,但潜在的危机不容低估,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表示对故事情节审美疲劳,如果后来者没有突破创新,估计很难再会有大量的观众买账。

    排在第三位的正是星梦传媒出品的《追凶》,8270万的票房让李梦茹笑歪了嘴,因为这样的成绩已经超过了预期,而且现在就实现了盈利,在剩余的档期中赚到的是纯利了。

    业界对《追凶》的总票房预计在12-15亿之间,分成之后再扣除2000万的拍摄制作成本和500万的营销费用,起码能赚个一倍。

    对于刚刚进入影视圈的星梦传媒而言,这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开端。

    而尽管《追凶》票房成绩排在第三,观众口碑却是高居首位,橡果网82分的评分碾压了前面两位,在圈内圈外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很多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星梦传媒,投向了《追凶》的导演邵鸿晖,同时也投向了男女主角罗凯和莫蓝。

    5月5日晚上,《电影周刊》在其官博上刊载了一篇《追凶》的影评。

    “这是一部值得坐下来仔细观看的电影,一部认真的、不浮夸的、不矫揉造作的的好电影,也堪称是最近三年来,国产电影里面的良心之作…”

    这篇影评的作者叫做“摆渡人”,他是《电影周刊》的特邀专栏作者,职业影评人,而且还是国内最高电影奖项金穗奖的评委团成员之一,在圈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虽然说如今是人人都可以当影评人的时代,职业影评人的影评对普通观众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圈内,像“摆渡人”这样的影评人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电影评奖的风向。

    “摆渡人”对《追凶》的评价相当高,甚至用上了“良心之作”的言辞,不单单只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质量确实过硬,更是因为这几年来国产电影的浮躁让很多电影人忧心忡忡。

    居安思危,尽管现在国产电影发展迅猛,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票房记录被不断打破,形势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其中蕴含的问题不容低估。

    大投入大制作,大特效大明星,影视公司和投资商将数以亿计的金钱砸入进去,大手笔购买ip资源,高片酬邀请流量明星,在市场上拼命捞快钱。

    行业的风气越来越浮躁,没有多少人愿意耐下心来打磨剧本认真拍摄制作,全靠ip和流量明星的影响力大肆炒作。

    这样的做法收效很快,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很少有人关注那些失败者,进而忽略了市场潮流里深藏的危险。

    一旦主流观众厌弃了这样的模式,说不定行业的寒冬就会陡然降临。

    而在跟风的潮流中,《追凶》无疑显得另类。

    《追凶》的投资很少,故事又非主流类型的,演员除了两位主演之外,其他的都不是流量明星,并且罗凯和莫蓝都是歌手而不是职业演员。

    但是罗凯的表演让人感到“惊艳”!

    “摆渡人”对罗凯的演技可谓是赞誉有加,认为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无疑是年轻演员中的佼佼者,一点都不像是新人,表现跟那些资深老戏骨有得一拼。

    他的这篇影评,让罗凯在某个圈子里可谓是一举成名。

    “你老实告诉我…”

    丽晶大酒店的宴会厅里,李梦茹笑眯眯地问道:“是不是给这位塞红包了?”

    尽管截至5月8日,《追凶》的票房还没有破亿,但这位星梦传媒的总经理迫不及待地在丽晶大酒店开了庆功宴,将《追凶》剧组的成员全部邀请了过来。

    见到携手而来的罗凯和莫蓝,她就拿“摆渡人”的影评来打趣。

    罗凯哑然失笑:“我说没塞的话,你相信吗?”

    “当然相信!”

    李梦茹笑道:“我跟这位也算是认识的,他可不是用钱能收买的。”

    用钱能收买的媒体和媒体人数不胜数,影评人说起来挺高大上的,但拿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