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九三二章 晚到一步(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进入延绥后,因为所有联络和交接等事务都一团糟,沈溪不想平白无故招惹麻烦,只能尽量不见客,既然昨晚已去拜会过延绥巡抚,剩下的事情就让其自行解决。

    ……

    ……

    沈溪所部驻扎榆林卫的第二天晚上,也就是出兵前夜,杨一清派人从宁夏镇传来消息。

    杨一清是在七月初五带领人马进入的宁夏镇,确定叛乱平息后,立即安排了一些安民和整顿兵马举措,除贼首安化王朱寘鐇和少数谋反核心成员外,并未将案子扩大化,因杨一清在朝廷的话语权不如沈溪,这次他又是以沈溪副将的身份领兵,所以进宁夏后,简单安顿好便把消息传递给沈溪所知。

    驿馆房间内,张永听说杨一清派人前来,心急得不得了,见到沈溪便开始念叨:“看看,迟了,迟了……”

    因为杨一清提前进宁夏,首功似乎不用争了,杨一清得首功。以张永看来,沈溪绝对不会跟杨一清争,因为沈溪之前便说过,但凡涉及此战军功,沈溪都会谦让,目的是为了让刘瑾掉以轻心。

    陪同信使过来的胡嵩跃愁眉苦脸地问道:“那大人,咱们还进兵宁夏吗?”

    本来胡嵩跃等人跟着沈溪出征便有“吃香喝辣”的打算,现在一股气泄掉,精神头也就不那么足了。

    沈溪道:“朝廷派我们出兵平息叛乱,走到半路叛乱平息,但始终还是要完成朝廷交托,至于功劳归属的问题,本官自会跟朝廷申报,明日一早,照常出兵。”

    闻讯赶来的王陵之,显得很颓丧,道:“现在出兵还有啥意思?到了宁夏真,功劳都是旁人的,去了看别人在那儿庆功,心里不是个滋味儿……要不,咱们先留在延绥,这里到底是熟悉的地方,此行咱们还没见过林将军呢。”

    王陵之嘴里的“林将军”,便是沈溪的大舅子林恒,当初沈溪带王陵之回京,想把林恒顺便捎上,结果林恒出于一些考虑选择继续留在延绥镇,后来三边总制之职被朝廷裁撤,林恒少了朱晖和沈溪两个靠山,如今混得不尽如人意。沈溪进城后多方打听,知道林恒现在领兵在外,说是进行长途拉练。

    以沈溪分析,林恒极有可能被借调去宁夏镇平息叛乱了。

    到底林恒是三边骑兵主将,而且之前几次在跟鞑靼人交战中建功立业,这次宁夏叛乱,榆林卫距离不远,不从这边借调精兵说不过去。

    但因借调人马始终没有朝廷军令,所以三边主要官员和对此均三缄其口,装作这会儿林恒在外练兵。

    沈溪没好气地道:“看你们一个个萎靡不振的样子,身为将官,随时都要打起精气神来……这一战首功旁落,又非咱们的过错,何况平息叛乱也不是另一路人马之功,接下来咱们只管出兵,盘桓几日可能就要折返回京。”

    张永惊讶地问道:“这么早就回京?还是多在这边停留些时日为好……沈大人,京城那可是龙潭虎穴啊!”

    说是要携手斗刘瑾,但张永信心不足,想起刘瑾的诸多手段,他便情不自禁打起了退堂鼓,宁可在西北多停留些时日。

    毕竟在这里是当大爷,回京城后就要当孙子了。

    沈溪打量张永一眼,皱皱眉头,道:“之前商议的事情,难道张公公忘了?既然奉皇命而来,叛乱平息,连贼首也已束手就擒,下一步只能回京复命,至于所率人马,也会一同回去。”

    胡嵩跃等人听说能返回京城,心里好受了些。

    对他们而言,其实巴不得沈溪能官复原职,再当兵部尚书,这样他们的前途才会无限光明。

    ……

    ……

    虽然杨一清进兵宁夏的消息传来,但并没有影响沈溪的计划。

    说好来日一清早出兵,所有兵马都已做好准备,这天深夜,一名从宁夏镇城风尘仆仆赶来的客人进入驿站,就算沈溪正在睡梦中,听到消息也出来迎接。

    来人正是他的大舅子林恒。

    林恒此番前来,指使他的不是杨一清,而是固原总兵官曹雄。

    “……沈尚书,末将来迟了!”或许是大半夜扰人清梦,林恒见到沈溪后显得有些歉意。

    沈溪道:“林将军此话何解?本来你传递消息就没有时间限制,怎能说来迟?现如今宁夏镇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林恒苦着脸道:“末将是应曹总兵之请,带骑兵两千增援。末将领兵一路过了黄河,率先进入宁夏镇,与杨将军和仇将军二人一起,将贼首擒获,之后曹总兵的人马也进入宁夏,如今叛军各路人马基本都归降朝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