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红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八十七章 我为帝师(第2/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系亲属外,余者尽皆流放南洋、澳洲。”

    当日政变时,彭世俊曾说要甄皇后和太子宁炎到澳洲去!这是一报还一报!

    这个内幕消息,令桌上众人一片惊诧。冰云更是眼带“崇拜”的看着贾琮。气氛再融洽三分。

    及至酒宴末尾,路简道:“三月初一,贵府太太六十寿诞,在下想上门道贺,还望万钟兄为我美言几句。”

    …

    …

    二月底,春雨绵绵。数俩华美的马车徐徐的行驶在京西的官道上。稍后,进入于雍治二十一年重建的闻道书院。

    重建后的闻到书院,占地面积约五千亩。书院中建筑成群,林湖交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景宜人。朗朗的读书声在林间,在书堂里回荡。

    书院的墓地处。近百名师生,亲卫在山坡下栽满梧桐的墓园大道尽头等候着。细雨如银丝。梧桐树叶上晶莹剔透的水珠滑落下来。点点滴滴。

    贾环在墓地前,祭拜着山长,大师兄,叶先生。永兴四年,他携妻妾南下金陵,七年未归。京中诸事安排妥当后,他前来祭祀师友。

    罗向阳,纪澄,宁潇陪同着他。

    站在叶先生的墓前,贾环遥想起十余年,和叶先生见面的谈话,自语道:“叶先生,十一年过去了。当日我和你说,要先教育我们的人民:开民智。再教育我们的干部:执政为民。执政为公。我连第一步都没完成啊!”

    宁潇给贾环撑着伞。明丽的丹凤眼,看着春雨中的墓地,仿佛穿透雨帘。心中悠悠一叹。

    她知道,贾环从未怪过永兴天子。然而,永兴天子的早逝,确实给他的计划带来了困扰!

    当前的世界,日新月异。她的贾郎想要为国家,为民族屹立于东方而努力!

    闻道书院的院长罗向阳轻声道:“子玉,这一天不会远的。”江南的社会变革,这是经济上的。闻道书院承担的学术上的变革。书院已经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学科。

    十余年来,书院厚积薄发,就等着朝堂上的政令,将科举形势改革。不再单纯的以经义来决定进士。可以设其他诸科的进士。一样可以出仕做官。

    贾环微微收敛自己伤感的情绪,道:“伯言,南书房我准备裁撤。蔡学士进政事堂。魏学士为礼部尚书。你是愿意在朝中,还是愿意外放?”

    纪澄笑一笑,坦然的道:“我听院首的。”他一听贾环的话头,就知道贾环对他的期许:外放。看看曾相在政变的表现!不历州县者不拟台省!

    贾环轻轻的点头,道:“你去漠北担任总督。待于乔大军回京,和沙俄边境的作战,就由你来完成。”他要纪澄掌握兵权。一个不在军中历练过的宰辅,难以指挥军队。

    微风吹动着春雨,从油纸伞侧,淋在几人身上。春寒阵阵。贾环和众人一起返回。罗向阳,纪澄走在前面。贾环从宁潇手中接过伞,和宁潇在雨中漫步。

    紫儿和婉儿跟在两人身后。

    国家大事,在寥寥数语间就定下来。宁潇对此并不惊讶。他有这样的地位。微微一笑,闲谈般的径直问道:“贾郎打算如何处置九哥?”

    所有的谋逆者中,唯独九哥没有被处罚。

    贾环轻轻的拍拍宁潇的手,感慨的道:“潇儿,政治也要讲人情啊!我回头训斥他几句就算了。下不为例。回头以天子的名义特赦吧!”

    蜀王宁恪,和宁潇、宁澄是自小的好友。潇儿行事大气,但真将宁恪杀头,将来想起,难道不会感慨么?人头砍下去,可就接不回来。而宁恪的妻子是沈迁的妹妹。

    总不能大将在前线作战,他在后面杀其妹。

    宁潇螓首微点,嘴角带笑。这几日,她俏脸上的笑容,随时可见。明丽的轻熟美人风情,引人心醉。说道:“哦。贾郎,我父亲想要见你。”

    “好。”贾环略尴尬的答应下来。

    四人缓步到墓园大道的尽头。一名身穿白色士子长衫十六岁的青年自亭中走出来,躬身行礼,朗声道:“弟子见过先生。”语气带着激动。他刚才在学堂中上课,才赶过来。

    正是大师兄之子,贾环昔日尽心开蒙的学生:公孙杰。他已取得举人功名。在京中、北直隶的士林中颇有名气。

    看着容貌酷似大师兄的学生,依旧如大师兄般,英俊的可以刷脸,贾环温和的点点头,道:“士英,我前几日还和魏先生说起你。不错。”他前几日和魏翰林详谈过。

    得贾先生一句夸奖,公孙杰心中喜不自胜,脸上久别重逢孺慕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