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红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一章 秦淮水榭花开早(下)(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着今日之事。里面有着怎样不足为外人的隐情啊!明明是双双有意,为何要诉离别苦?真是令人忧伤。

    贾环终究是走了。

    看着贾环的背影,尔后在江面上缓缓前行的大船,林千薇俏脸上滚落下两行清泪。心中的哀愁如潮水覆盖了她的身心。

    不去京城,是她的选择。

    五年之约,贾郎,我等你来娶我。

    …

    贾环离开金陵是一件看似低调,实则金陵的权力圈都在关注的事情。然而,送别时的诗词、佳话流传出来,终究是变成金陵城内的热门话题。在士林中流传。

    稍晚些的时候,这些词作、轶闻往江南地区传播。

    江南士林中公认,贾环是国朝定鼎以来,最具才气的读书人。即便,他此时只有十二岁。

    舆论,对贾环而言非常正面。

    十一月下旬,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李良吉就曾在秦淮河上的一个聚会上训斥了几个想要借批评贾环博名声的狂生。江南的风气,历来都是敢于藐视权威、抨击权贵。

    然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是不同的。

    比如贾环,贾皇妃的弟弟,这样的身份,再在金陵指责他破坏士林的规矩,搞暗杀,简直是扯淡。现在主流的观点是认为陈家犯规在先。

    再比如,以贾环才子、大诗人的身份,关于贾环和裴姨娘以及他表妹的一些香艳的传言,说到底,不过是才子佳人间的故事!羡慕可以,批评,就没几个读书人会附和。

    形势的变化,大抵如此。

    …

    长夜漫漫,星光廖落。

    中散先生在家中欣赏着手头贾环前些天派人送来的画卷。这是几幅人物画像。他之前向贾环“约稿”了。只是因为八月中秋节前贾环的姨娘被刺杀而中断。

    中散先生五十多岁的年纪,一边欣赏,一边沉吟。

    身旁的美妾添着茶,轻笑道:“老爷,贾孝廉的画技当真是神乎其技。”

    “哈哈。”中散先生顿时大笑。他在士林中的名声,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方宗师的好友,读书人,还因为他的画技极其的出色。他的小妾这么说,就显得外行了。

    贾子玉的素描画,独树一帜,惟肖惟妙。但要说神乎其技就言过其实了。

    当然,他会帮贾子玉在士林中扬名。在画技上。

    之前,陈家为首的士林打压贾子玉时,他没有说话。此时,却是可以了。算是弥补吧!

    再者,如此才华横溢的少年,几乎可以预见他将在几十年后执文坛之牛耳。士林中,谁不想留一份香火情?

    …

    京城。冬至已过。接下来就是腊月,官员们的长假即将来临。而在大明宫办公的天子亦回到皇城之中。因为,年节来临,各种祭祀活动即将展开。

    随驾返回妃子贾元春居住在凤藻宫中。这天下午,天阴着。贾元春在宫中的一处暖阁之中坐着观赏着园景。随后,眺望着宫墙外的天空,沉吟不语。

    身后的宫女们都在三五米开外等候着。谁也不会没眼色的上前打扰在宫中正得宠的元妃。

    这时,服侍贾元春的大太监陈赋言快步进来,跪在地上给贾元春磕头,笑道:“元妃,奴才昨儿出宫歇息,今天才回。倒是听到一个消息:在金陵的贾孝廉协助南京户部卫尚书赈灾,报功的文书已经到了朝廷。要论功行赏呢!”

    陈太监说话的语调有点夸张,但是他很清楚元妃在关注着什么。他出宫就是收集类似的消息。

    贾元春蓦的回过身来,急切的问道:“当真?”但见她杏目桃腮,光采照人。身穿江南女子的便服,淡蓝色的裙衫。更衬托的她的气质娴雅端庄,雍容华贵。端的是花容月貌。

    陈太监连忙点头,“千真万确。”

    贾元春心中放下一件事,展颜轻笑。她很清楚,庶弟贾环将是她之后,贾府百年荣华富贵的保证之所在。只是,没想到之前不起眼的小不点在长大之后,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远超她当日亲自启蒙的弟弟宝玉。

    随着贾元春的笑颜,凤藻宫中顿时充满了活力。女官、宫女、太监们都上来凑热闹。恭喜元妃。

    就在这时,宫外涌进来一大群人。为首的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身后的太监、宫女捧着各种器具。夏太监手里捧着圣旨,老脸上笑吟吟的道,“皇爷有旨意来,请元妃接旨。”

    凤藻宫中的众人立时跪了一片。

    夏守忠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