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红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三十七章 极大的错误(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贾环一眼。身有“绝技”而不骄矜,确实与众不同,随即微微一笑,开口道:“老朽还请你多留几日,为老朽的夫人画几幅像。”

    贾环点头,答应下来。他即便想着赶紧回金陵见佳人,但人都到江西了,再多呆几天,多画几幅像,是自然的事情,没有要拒绝老太师的请求。

    …

    不过,贾环显然没有料到接下来的情况。

    春节里,走亲访友。乡村中,各种消息传播的速度,比往常要快的多。元宵节后,贾探花代表朝堂宣慰宁太师,随即就在整个永丰县中传开。再稍后,广信府中,慕名来拜访的读书人络绎不绝。

    贾环的诗词,在国朝,可谓名家。十四岁的神童不好称“大家”,但数首传世的作品,足以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雍治十二年,江南尽唱贾词,盛况空前。

    另,贾环的数幅人物画作,流传开,广信府致仕的官员、士子大加赞赏。当然,敢于求画的人却不多。

    第一,贾环为正五品官,这在府县之内,几乎是横着走的官场等级。知府正四品,县令才正七品。

    第二,贾环身为真理报的主编,又是当朝大学士何朔的嫡系,还顶着个钦差头衔。权力很重。

    所以,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根本不用开口。

    二月中,贾环给两位致仕的部堂大佬画了像,流传其子孙,结个善缘。随后,在广信府、南昌府的读书人踏春文会中,有几首清灵小诗在江西士林中传开。

    其一,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其二,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其三,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时人的笔记中记载:雍治十五年,贾探花停永丰县。士林慕名前往者数百人。论诗三首,冠绝本朝。正所谓,古人已死不须争,只让通才有性情。

    八卦一点的笔记记载:雍治十五年,环以钦差宣慰宁太师,滞留宁府。南昌府中名妓白氏前往。白氏桃李年华,杏目桃腮,风姿绰约。曰:愿侍奉先生左右,为一小婢,足慰平生。贾生不许。一时,士林叹息。府中慕名白氏者,不知凡几。

    …

    二月底,已经是仲春之际。河边的杨柳依依。贾环脚步匆匆的穿过静雅的院落中,走进房间中。

    风烛残年的宁太师,半躺在椅子上,盖着毛毯。旁边两名少年侍奉着。他虚弱的笑着道:“子玉这是就要走了?”

    贾环点头,说道:“是的。晚生已经和宁前辈说好。特来向老大人辞行。”

    他已经给宁府的老爷子,老太太,各种诰命夫人,姨娘等七八人画了二十多张画。每人数幅不等。

    这段时间,他每次画完画,便有读书人来访。而谈完,又再次画画,一个月的时间便这么耽搁下来。

    读书人、名妓们的拜访,就像是生活的调剂品。无可否认,给人慕名拜访、追捧,甚至有名妓愿意倒贴,是一种很舒爽的体验,但在品味之后,便过去了。

    他已经收到自金陵而来林千薇的亲笔信。

    钱槐去年底在武定桥和安街没有找到她,去了山长家中送信并求助。很快就得知她的消息。南京礼部尚书要找江南知名的林大家的去向,不是难事。这封信,便是张承剑用金陵简报的渠道发到永丰县这边来。

    信中写道:妾居秦淮河晓梦阁中,为金妈妈训练唱曲的女孩子。日夜盼君返江南…贾郎归期当在春末夏初,妾在城中静候。当有惊喜,见面即知。”

    惊喜是什么,贾环猜不到,但见到这封信,更是归心似箭。他手头的事情,已经处理的差不多。

    宁祥笑着点头,“也好。耽搁子玉这么久的时间了。是老朽的过错。我有些东西想要作为酬劳付给子玉。不过,先考校子玉一个问题:为何读书?”

    贾环心里一声苦笑,似乎老大人们都喜欢考校年轻人。酬劳什么的,他并不在意。但既然是考题,他便没有随意的回答,沉吟着。他的性情比较沉稳。

    这时,旁边的一名少年朗声抢答道:“爷爷,读圣人言,效法圣人行。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另一名少年嗤笑道:“俊哥儿读书还是读的太规矩了。读书人,当有大志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俊哥儿鼻子里哼了一声,道:“吹牛皮谁不会?我读书,是为三不朽。立言、立功、立德。这个答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