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红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五十八章 生子当如贾子玉(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宁潇一身青翠的长裙,衬托着她修长的身姿,俏丽的脸蛋上带着微笑,点点头,“嗯,父亲。”

    她二十八日上午,得知父亲的应对正确后,心里轻松之余,在想贾环昨晚是如何应对的。不想,贾环的应对完全超出她的想象。给她一个大惊喜!

    不愧是顶尖的政治水准啊!令人赞叹,敬佩。

    宁澄摇头,心里想着送什么礼物最好。据闻,出嫁的是宁国府的姑娘,贾环的四妹妹。她喜欢佛。

    …

    …

    古代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没有像现代这样,争分夺秒的活着!当然,这其中有交通,通讯不便利的原因在其中。在张居正的考成法出来前,衙门什么时候对外给一个答复,完全看正印官的心情。

    自五月二十八日,雍治天子在含元殿上“裁决”之后,到六月中旬,各项事宜,结果才逐渐的落定:封赏,惩罚,杀头等。概括起来,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而这场大剧,终于是徐徐的落下帷幕。一切底定!

    六月十二日,贾府嫁女:贾惜春嫁给雍治十七年的新科榜眼,闻道书院的英才,罗向阳。绰号,罗君子。

    这一日,是贾府的欢庆日,收获日!不仅仅是因为婚礼,还因为贾府在此次**中的收获!人望,权威,号召力,这些软实力,不是说说就能体现,而体现在具体的事情上。

    在国朝,高级官员们相互串门,需要有一个理由!这是门面功夫。锦衣卫很猖獗的。而贾惜春的出嫁,就给了众多官员拜访贾政、贾环的机会。

    可以谈一谈。

    当日,贾政被封荣国公的消息传来,他的门生,贾府的姻亲:四大家族,贾府的世交,宫中的元妃,都派人来庆贺。当晚,贾府置酒。但,这只是小范围的!

    六月十二日,贾惜春出嫁,则不同。贾政的同僚,门生,四王八公为首的旧武勋集团,姻亲世交,纷纷派人来贺。贾府门前,车水马龙。府内,高朋满座。

    至于谈什么?

    楚王党哀嚎,叹息,后悔;尹郎中感受挫折;周小人被震慑;锦衣卫指挥使表露善意;吴王派一双儿女祝贺…,如此种种,十二日上午,官员们来贾府,和贾政,贾环具体谈什么,不言自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

    烈日酷暑。

    宁国府内,贾惜春在东路的闺房中,冰块散发着凉气!惜春坐在梳妆镜子前。

    十五岁多的少女,容貌精致,俏丽。很出众的小美人。而大红喜庆的礼服令她清冷,淡然的气质淡了少许。这是她自小陡逢灾难所形成的独有气质。

    房间里张灯结彩。外面喧闹声,以宁国府之大,都能听到,可见外头的热闹,宾客之多!仆妇们帮着惜春梳妆,打扮。她脑海中,还回响着姐妹们的祝福。

    还有三哥哥贾环的祝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诗经里贺新娘出嫁的句子。贾环要说的话,要祝福惜春的话,都在此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名句,虽然老套,但能流传下来,祝福的意思,自是表达的非常到位。就像贺寿时,说一句: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三哥哥…”

    惜春的头上被仆妇带上沉沉的凤冠。而她想起大约十年前的旧事,雍治八年的正月,贾府内置酒,令众小辈作诗,欲与甄宝玉相比。她当时讥讽三哥哥,“哼,就怕你想出风头也出不了呢。”

    那时啊…

    一切恍惚就仿佛在昨日。若非三哥哥护着她,开导着她。她的人生会走向何方呢?

    时间流走。少顷,吉时已到。新郎官来迎亲,惜春坐入花轿中,在迎亲队伍里的护送下,离开贾府。翻开她人生新的一页。

    她会想大观园中的姐妹们,一切!

    …

    …

    罗向阳的住处在京城西,宛平县的乡镇中。他家中是小地主,有良田数亩。另有妹妹,弟弟几人。他做官之后,自是晋升为国朝的缙绅阶层。

    此时的家境自不比说。

    他要在京中做官,惜春会跟着他住在京中。他买下的宅子就在四时坊中。但婚礼自是在老家里进行。

    贾环在贾府里和来访的重要宾客们都见过面,跟着迎亲的队伍到罗府中。

    桑榆成林,道路蜿蜒。一副舒展、自然的美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