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之文豪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14【又要发勋章】(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津,然后再发往全国。

    作为远东最繁荣的城市上海,已经变得死气沉沉,工商、金融、地产全线崩溃。

    老百姓的生活也愈发困难,在银元和法币日趋贬值的同时,人民的收入竟逐年下降。1932年的时候,上海丝厂工人的日薪是6角,1933年变成5角1分,1934年下降到3角8分,1935年勉强涨回了4角。

    如今,上海已经在酝酿大罢工了,再不涨工资就要饿死啊。

    正当周赫煊回国的时候,左翼文坛再起风波,出现“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之争。具体内容有点敏感,咱们不方便详细叙述,反正就是左翼文人自己吵起来了。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左联”在年初自动解散。

    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号召摒弃政治立场一致对外。鲁迅和郭沫若认为,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作家,都应该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联合起来,不管原先是什么人,只要不愿当汉奸,就应团结到一条战线上。至于文学创作,写什么都好,最好与国防有关,不写直接与国防有关的人事也无妨。不过,应该互相批评,无产阶级保留批评的权力。

    这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左联时期”结束,正式迈入“抗战文学”阶段。

    周赫煊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只能以私人名义捐赠了10万元救国资金。

    自从“一二九运动”之后,全国都掀起了抗日救亡浪潮,根本不理会南京政府“敦睦友邦”的号令。

    各种民间抗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走上街头公开高喊抗日者不知凡几,国党的特务和警察根本就抓不过来。报纸上,“抗x”字眼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许多爱国人士自发前往北方投军抗日。

    到了1936年6月,但凡有点脑子的国人都知道,再不奋起抵抗,就要亡国了!

    “主战派”情绪高涨的时候,以汪兆铭为代表的“主和派”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